自己腰包要大出血了。
畢竟作為朝廷封的東溪伯,方小悅也不可能買個小宅子住下。
再說了,等他在京城安定下來之后,那些道兵也會陸續趕來京城,這房子小了的話,壓根就沒法住。
咬牙掏出三十張千兩銀票,將宅子買下來之后,方小悅就將府邸內的一切事物交給了張元明管理。
次日上午,他就去吏部報道,不知道是他在來的路上表現得太猛還是怎么的,這報道的事情倒是極為順利,沒出意外,很快就領取了正三品官憑、東溪伯的玉蝶以及丹書鐵券。
不得不說,這大澤國的吏部權力太大了。
不但管理官員的考評、任用等等,還管理外戚、功臣的爵位。
當然,宗室爵位就不屬于吏部管理了,而是屬于宗人府。
有了正三品官憑,方小悅就在吏部一個郎中的陪同之下,前往工部就職上任了。
要說任何一位左侍郎的上任都不可能這么寒酸,怎么說也得是翰林院派個人跟著去宣旨什么的。
但方小悅這旨意早就在窮水縣宣了,不可能再宣第二次。
更何況,以朝廷、皇帝陛下對他的忌憚,也不可能這么優厚于他。
說實話,如果他不是官員的話,在上京的路上指不定就有道官來刺殺了。
原因很簡單,官員受龍氣保護,哪怕是卸任的官員也是如此。
更何況方小悅乃是正三品,但凡有個道官趕來刺殺,都會被龍氣直接針對,完全就是送死。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能開這個先例。
如果允許道官去刺殺官員的話,那么這種事情之后就會層出不窮。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朝廷諸公也得擔心自己的腦袋會不會在一夜之后搬家。
更何況那位時刻懷疑有人取自己性命的皇帝陛下了。
除此之外,他在抵達工部之后,一切都比較順利。
工部現任右侍郎主持了歡迎儀式,帶著眾多工部官員拜了圣旨,之后又一一上前拜見上官。
這并不奇怪,因為工部尚書一職現在暫缺。
上任工部尚書名叫崔田生,因為年老多病卸任,而工部左侍郎則因為外出巡查治河,突發疾病,病故在外。
而朝廷又因為籌備反擊西宛、北犰一事,壓根就沒機會推選工部尚書。
因而前段時間,工部一直都由右侍郎張一新暫管。
得知這些信息之后,方小悅才明白為啥那位右侍郎張一新看著自己的眼神里似乎藏了什么東西。
毫無疑問,在自己上任之前,這位右侍郎大概以為自己是接任左侍郎或者工部尚書的不二人選。
畢竟這工部與其它部門不太一樣,需要較高的專業水平。
要知道工部主管全國工程事務,其中包括治河、宮殿建造、大堤建造、兵器鎧甲等等。
換個壓根就不懂工程事務,不懂建造的人上來主持工部工作的話,其結果可想而知。
其專業性比戶部要求更高。
知道這些之后,方小悅就明白了過來。
看上去自己就任工部左侍郎,在尚書未推舉出來之前,執掌工部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