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納米機器人的研究項目往往都是大富豪投資的醫療項目。
這些大富豪為了實現自己長生不老,錯了,為了實現治療各種疾病的偉大理想,不惜重金投資,這也推進了納米機器人的進步。
畢竟相對于哪里痛就切哪里的醫學技術來說,從微觀層面上治療疾病,無疑要先進很多。
畢竟這種納米機器人在這個世界最早研究的初衷就是一位富豪想要讓納米機器人干掉自己體內的癌細胞。
當然,這位富豪最終也沒能活到納米機器人出現的那一天,因為他投下自己大半身家之后不到兩年時間就掛掉了。
不過也正是他資助的項目,在三年后造出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微型機器人。
體型在5毫米大小的機器人肯定不能叫做納米機器人,而是應該叫做毫米機器人。
當然,這種機器人也就只能是機器人研究歷史上的標志罷了,畢竟這個5毫米的機器人只能夠運行30秒,并且無法在液體里行動,只能在特殊的玻璃板上以很慢的速度移動。
但也正因為這個毫米機器人的出現,使得不少大富豪將目光投向了微型機器人這個項目。
那些項目的負責人用天花亂墜一般的口舌說服了這些大富豪,使得一個個微型機器人的研究項目得以建立。
這前后三十多年時間過去。
微型機器人也從最初的毫米級發展到絲米、忽米、微米。
方小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最近發布的微型機器人是微米級的。
其來自于丑德拉斯國的某個私人微型機器人研究所。
不過,長度足足有50微米,寬度40微米,只有厚度在5微米左右,勉強歸納入微米級。
但這還是和納米級差得太遠了。
要知道1毫米等于1000微米,而1微米等于1000納米
由此可見期間的差距有多么大。
方小悅想要研究的可是真正意義上納米級別的機器人,而不是這種濫竽充數的家伙。
當然,據說這種微米級的機器人正在投入醫藥實驗之中,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但在方小悅看來,這種微米級的機器人和自己想要的納米機器人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畢竟這種微米級的機器人最多也就只能夠給患處精準注入藥物罷了,并且其并沒有靈活的操作手臂,想要達到納米級機器人那樣對細胞直接動手術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因為人體細胞本身就是微米級的存在,最小的人體細胞是淋巴細胞,白細胞的一種,只有5微米。
至于血小板更小,只有23微米的程度,但其乃是巨核細胞胞漿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罷了,因而不算是真正的人體細胞。
而最大的人體細胞則是卵細胞,有100微米大小。
心肌細胞也只有15微米。
總之,想要讓體長40微米的機器人去給這些細胞動手術,難度是相當大的。
方小悅原本還打算去丑德拉斯國“邀請”一批納米機器人專家的,現在想了想還是算了。
畢竟機器人這種東西,可以做出靈活無比的工程機器人來,那么也能夠做出納米機器人來。
唯一的麻煩就是要考慮納米機器人的工作環境與工程機器人不一樣,同時納米機器人由于太小的緣故,對制造工藝的精度要求也是相當高的。
就拿丑德拉斯國研制出來的微米級機器人來說,其就是用納米級的光刻機制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