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整個手術結束時,猴子體內的血管瘤盡數消失不見,并且沒有留下一絲傷口。
“我宣布手術成功”
隨著黃教授的宣告,實驗室里頓時就歡呼了起來。
很快,小小智能設備公司就舉辦了一場新聞發布會。
在這場新聞發布會上,黃教授作為實驗室的代表宣告實驗室研制出了成熟可用的手術納米機器人,可用于各種癌癥,外傷,內傷等等疾病的治療。
毫無疑問,這個新聞發布會頓時就在國際醫學界里引發了浩然巨波。
而黃教授撰寫的論文下載量一度暴增。
沒法,這個新聞不管是對那些醫學大佬還是對各國微型機器人實驗都是一個極大的震撼。
人家丑德拉斯國剛剛才搞出一個四十微米的機器人來,你這邊就搞出了100納米的機器人還已經可以投入手術治療的成熟度
這著實顛覆了眾多學者的想象。
畢竟兩者的差距太大了。
實際上,這款手術納米機器人的進程超乎他們的想象。
在濱海市的小小智能設備公司廠區里,手術納米機器人工廠已經建成投產。
而這種手術納米機器人的生產方式卻與其它機器人大有不同。
只要ai智能有權限,發出特殊的指令,那么這種手術納米機器人就可以自行復制自身。
這可要比使用其它機器來制造納米機器人輕松太多了,并且成本很低。
因而所謂的手術納米機器人工廠里面壓根就沒有多高科技的生產線,有的只是一個個巨大的金屬罐體。
這些金屬罐體里裝滿了納米級的碳顆粒以及保養液。
只需要放入一定數量的納米機器人,那么很快就能夠復制出海量的納米機器人來。
隨著這種手術納米機器人在各大醫院里進行臨床測試,黃教授這邊又拿到了新的設計方案。
而這次的設計方案自然就不是什么手術納米機器人了,而是一種機械修復納米機器人。
這種機械修復納米機器人能夠在短時間內修復各種機械的損傷,適用范圍極廣。
說白了,這玩意就有點好像星際里的那些高級文明在星際戰艦上使用的納米機器人,能夠隨時修補艦體上被損壞的部位。
但這種納米機器人的研究難度就要比手術納米機器人高多了。
其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移動速度都要求很高,并且還要求擁有很快的復制能力。
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要求。
就拿一艘驅逐艦來說,如果其水下部分被導彈擊穿,那么納米機器人想要修復這個窟窿,就必須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否則的話,狂涌而入的海水會讓納米機器人壓根就完成不了修復任務。
而天上的飛機也是如此,一旦被擊穿,內外的氣壓差必然會造成氣流沖擊,納米機器人沒辦法對抗這種壓力的話,自然也是沒用的。
因而這種納米機器人的結構自然也與手術納米機器人不一樣。
方小悅將其設計成為了螺旋管狀。
說白了,這些納米機器人就是一個個微小的碳納米管。
它們之間可以相互旋轉,好似螺螄一樣套緊,以達到很高的抗壓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