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用幾塊木頭拼接成圓形的輪子,既要求輪子夠圓,又要求其結構堅固穩定。
這對于很多木匠來說,都是有些難度的事情。
不過對于方小悅來說,這都是簡單了。
之前在制作人力收割機時,木輪子倒是將他為難了一下,但在解決問題之后,這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了。
更何況他發現,那成就心靈手巧在木匠制作上所能夠發揮的效果較之金屬物品還要強大一些。
方小悅感覺這獨輪車的結構已經很合理,不需要自己再做出什么改進調整。
因而讓伐木組砍伐一堆木料之后,他便投入到制造獨輪車的工作之中。
但這一次,制作獨輪車并不是他一個人。
還有兩個幫手。
這兩個幫手都是知青,一個就是之前抽水泵時質疑方小悅的李紅剛,另外一個也是木匠愛好者,名叫田新國。
這兩人倒不是張大牛叫來的,而是自己主動加入的。
原因很簡單,之前雖說被方小悅打臉了,但這兩人的性格卻不那么陰冷,反倒對方小悅生出了幾分崇拜。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兩人過來主動幫忙,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方小悅也不介意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兩人,畢竟在他看來,自己在這個小位面里,僅僅只是一個過客罷了。
由于獨輪車的結構簡單,方小悅在短短半個月時間里就造出了六十多輛。
這六十多輛獨輪車算是給連翹村的村民們幫了大忙。
同樣兩百斤糧食,用獨輪車輕輕松松推到本草鎮去還是肩挑背扛過去,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夠想到這里面的差距。
交了公糧,八大隊的財政變得富裕一些的同時,分糧也提上了議程。
連翹村全村上下,青壯,男女老幼盡數圍在倉庫旁,他們臉上紛紛露出喜悅。
的確,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到了收獲的時節,至少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大家可以吃得飽一些了。
“林大海!”
張大牛拿著名冊,一個個的喊名,被喊的村民隨即便急匆匆的過去,拿出自帶的糧袋,交給分糧的張建新,趙向東等人,由他們裝好糧食,再過秤。
對于八大隊的干部來說,每年分糧都要進行兩次,因而對于估重,他們是很擅長的。
基本上裝好糧食后過秤,誤差不會超過一兩斤。
看著分糧不斷進行,方小悅這個時候也變得激動了起來。
雖說他沒怎么參與到夏收中,但這夏收能夠提前結束,全靠了他制作出來的機器。
對于他而言,心里也是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張富貴!”
就在方小悅心里有些美滋滋的時候,就聽到了張大牛的聲音。
他下意識就叫了聲:“到!”然后屁顛屁顛的跑了過去。
但他手里沒糧口袋,原因很簡單,他之前算得上是連翹村最窮困的村民了,有多少糧食沒幾天就吃光了,那糧口袋早就破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