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整整十斤海魚,精打細算的春花可沒有一頓就給嚯嚯了,而是分出大半腌制,這樣的話,在未來的一周時間里,就不愁肉食了。
次日等王福余去上工之后,附近幾家鄰居的婆姨一個個好似聞到味就上門來了。
以往在村子里低調謹慎的春花這次卻是極為豪邁的給鄰居們介紹了王福余買回來的家用。
什么可以保溫好幾天的熱水瓶,可以照出臉上毫毛的鏡子,比木盆輕便好用十倍不止的塑料盆等等。
這讓那幾家鄰居的婆姨一個個心里羨慕嫉妒恨啊。
早知道給髡賊打工收入如此之高,并且還能夠買回這么多的新鮮好玩意,自家男人難道就比王福余差了嗎?
因而等這幾家鄰居婆姨回家之后,隨即便督促著自家男人去碼頭區應聘。
好吧,要說現在負責商業的陳留香都沒有想到,他負責主持的新生活推廣計劃會取得這么好的成功。
僅僅一周時間,由此從四面八方所吸引過來的村民就超過兩千有余。
不斷增加的應聘工人也使得臨時管委會制定的一系列計劃有了較為充裕的人力。
在接到西行船隊抵達交趾鴻基,并上岸建立好臨時基地的消息之后,臨時管委會隨即便開始推進石碌鐵礦開采計劃!
可很快問題就來了。
碼頭區與石碌鐵礦的直線距離為156公里,如果從陸地走,那么期間要經過臨高,詹州等地,這些地方可都是明占區,想要穩穩當當的過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走海路,就需要走200公里海路到昌化,之后上溯昌化江30多公里,在距離石碌八公里之處上岸。
這樣的話,倒還方便一些,只不過途中依然會受到明朝水師的威脅。
并且昌化一帶就必須駐軍,以保證江口附近的安全。
鄭向東拉著孫學斌趴在地圖上已經研究了好幾天。
準確來說,光昌化,石碌兩個地方的駐軍至少也需要五百人以上。
這就讓人有些頭痛了。
雖說第二批新兵正在訓練之中,但等他們訓練好,也只有五百來人。
最關鍵的是這批新兵里有兩百多人是海軍!
孫學斌準備請工業組大佬方小悅出馬,將一些破損的小漁船小貨輪修整出來,初步充作海軍船只。
沒法,就碼頭區的現狀,短時間內是沒可能將造船廠修建起來的,就只能夠從現有的庫存里挖掘潛力了。
更何況海軍有百年一說,盡可能早一點將海軍架子搭建起來,才能夠早一點形成戰斗力。
要知道要不了兩三年,清軍就會席卷而下,到時候沒有一支可靠的海軍,清軍轉即渡海而來,這碼頭區想要免受戰亂之苦就有點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