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炮,槍械,如果要求不高的話,實際上設計研發都是比較輕松的事情。
想一想,米哈伊爾那樣不是專業槍械設計人員的門外漢都能夠通過自學努力,從而研究出AK47這樣的傳世名槍,像方小悅這些復制出一些槍械來,都不會太困難。
但火車就不一樣了。
首先你得先將火車機車頭給研發出來,然后就是各種傳動,制動系統,同時你還得考慮好鐵軌寬度怎么才合適。
要說對于車軌寬度問題,工業組里實際上是有過一番爭論的。
要知道在后世,即便國際鐵路協會制定了1435毫米的國際通用標準軌距,但實際上,一直到他們穿越的時候,全世界依然還有30多種規格不同的軌距在使用之中。
有的技術人員就感覺穿越前的國際通用標準軌距就不錯,也不用去多想其它什么。
還有的技術人員則認為現在碼頭區鐵料嚴重不足,索性就使用1000毫米以下窄軌算了,既節約鐵料,又省事,鋪設起來也不困難。
可方小悅則直接否決了他們的言論。
在他看來,即便是1435毫米的國際通用標準軌距依然還是窄了。
這里面很簡單的道理就是軌距越小,火車所能夠承載的貨物就越少。
并且軌距太小的話,也會讓所承載的貨物大小有一定的限制。
為啥后世一些風力發電機的風葉,很多集裝箱只能夠用大卡車拉動,其原因就在于火車的軌距太小,以至于如果強行裝載這類貨物的話,就會造成火車運行出現問題。
2300毫米,這就是方小悅最終制定的軌距標準。
用他的話來說,既然穿越了一次,連火車的軌距都不能自己做主,還要照搬后世的標準,那我們穿越過來有什么意思呢?
經過他這么一說,工業組里之前那些反對意見隨即灰飛煙滅。
好吧,這并不是他的意見真的深入人心,只不過他現在工業組里聲望極高,其他人不敢反對罷了。
且不提方小悅這邊忙著研發火車頭,只說煤礦開發隊那邊此時已經收到了隨船送來的三門12磅拿破侖炮,五門6磅,120名新兵以及兩萬元銀幣等等。
這八門火炮是拿來給煤礦開發隊裝備菱堡之用的。
這也是無奈的事情,相對于鄭氏政權來說,碼頭區也沒可能給煤礦開發隊補充多少兵力,這120名新兵都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
為了防止鄭氏政權搞突然襲擊,雷建明在那次俘虜縣令之戰后,就從越來越多的勞工里分出一部分,開啟了修建城堡模式。
修城堡肯定是要修菱堡的,但凡看過幾本穿越歷史軍事文的,都知道,菱堡是個好東西。
在距離碼頭五六百米處修建一個菱堡,配上火炮,差不多就能夠控制碼頭以及煤礦一帶了。
最初由于時間緊張,雷建明也不知道鄭氏政權什么時候殺過來,因而就在短時間內匆匆修建了一個小菱堡。
就是那種僅僅只能夠容納五六十火槍兵的菱堡。
不過等這個小菱堡修好,雷建明放在外圍的哨兵也沒有發回敵軍進犯的消息之后,他隨即就讓人在這個小菱堡的基礎上進行擴建。
這隨著時間的流逝,菱堡已經擴建到了第四層,就已經完工的部分,將現有的士兵盡數駐扎進去,都不是什么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