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這三個地方的縣城也準備出動部分縣兵以及衙役。
因而這次明軍兵力總計大約應該在2300人左右。
得到這個情報之后,孫學斌就略微松了一口氣。
畢竟2300手持冷兵器的明軍,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等同于農夫,他自然不用擔心。
要知道,光是駐扎在碼頭區的一個營,就應該能夠正面擊破這三路明軍了。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孫學斌還是將新兵營以及王海濤的海軍新兵都派了出去。
這些新兵雖說接觸射擊時間不長,但拿來打一打陣地戰,倒是已經合格了。
同時,孫學斌也派出了不少人潛伏于各山嶺高處,觀望官道,一旦明軍出兵,隨即便可用小靈通通知軍事組。
嗯,這小靈通乃是通訊組的一大杰作。
方小悅也在空閑之余幫著出了一些力。
當然,這小靈通也不完全是新創出來,而是通訊組利用碼頭區原有廢棄的一套通訊器材改造而成。
那套通訊器材原本乃是后世70年代的海事通訊器材,只不過后面海事通訊這一塊都用衛星系統了,因而這些老舊的海事通訊器材就被淘汰了。
不過這套老舊海事通訊器材淘汰后就存放在某處倉庫里,之后就被人遺忘了。
直到穿越后被人翻出來,通訊組卻是如獲至寶,邀請方小悅加入,經過一番修理和調試之后,就投入了營運。
簡單來說,這小靈通一共有兩百多臺機子,手機大小,其中心通訊領域覆蓋半徑為三百公里,半衰減覆蓋半徑為一千公里。
得益于這個時代的純凈電磁環境,其覆蓋半徑肯定比后世還要更大。
也就是說,如果對通話質量要求并不是太高的話,其通訊范圍最遠能夠抵達泉州,甚至于內陸的川省一境,只要在高處,都可能實現通訊。
不得不說,這套海事通訊器材,放到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信息戰方面的大殺器了。
只不過兩百多臺機子著實有些不太夠用。
就現在而言,臨時管委會沒有同意每個穿越眾發放一個小靈通的要求。
只有外出執行任務的穿越眾,才能夠每人隨身攜帶一個,以方便出現意外之后,能夠及時救援。
要說,方小悅也不是不想和通訊組一起研制出更好的通訊器材,只不過就電子工業這一塊,碼頭區的基礎太差了,嗯,準確說是壓根就沒有基礎。
這么說吧,最原始的電子管,更高級一點的真空三極管等等,方小悅輕輕松松就能夠做出來,畢竟這玩意無非就是玻璃管,燈絲,極板,柵板這些組成。
可問題是想要將電子管組合成為無線電,多少還是有點難度的。
雖說通訊組里的幾個人,穿越前就是玩電臺的主,但以碼頭區現在的工業基礎,勉強DIY一個電臺出來可以,但想要工業化生產,不太可能。
再說了,現在碼頭區工業的重心是在于煉鋼,機床,火車頭,再不濟也會將注意力放在軍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