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這倒也不奇怪,清軍的軍規執行可要比明軍嚴格太多了。
明軍潰敗之后,那些將領只管著收攏殘兵,也不會有什么十三斬之類的處罰。
可清軍就不一樣了,但凡潰逃的降兵,直接處斬!
實際上就這次被火炮襲營,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在收攏兵力,整頓軍紀的時候,絲毫沒有手軟,他的親兵可是一個個殺得人頭滾滾。
再加上,明軍投降轉變成為清軍之后,似乎好像就有了一種特殊的BUFF上身,就好似沾染了清軍那種百戰百勝的氣質,忽然之間就變得勇猛了起來。
當然,這也不奇怪,當有些人投降敵人之后,對付自己人的時候,會比敵人還狠。
不過南明新軍在清軍出營的時候,并沒有襲擊他們,畢竟穿越眾軍官害怕將清軍給打亂了,那樣的話,就起不到全殲的效果。
這一仗,多羅貝勒勒克德渾親自壓陣,一萬二千名明降軍在前列陣,1200名滿蒙八旗兵在其后督陣,但凡有臨陣逃脫者,斬!
這已經是多羅貝勒勒克德渾暫時能夠拿出來的最大兵力了。
要知道,不是說清軍有五萬,就能夠拿出五萬戰兵來列陣的。
這五萬兵馬里面,至少有一萬五千人,屬于后勤,也就是所謂的輜重營。
除此之外,還有分布于戰線各處的哨所,瞭望樓,山崗,簍寨等等兵力,至少也又一萬來人。
如果沒有這些存在的話,南明軍隊指不定什么時候就悄然無聲的穿過防線,給清軍后背一擊了。
一萬二千名明降軍,1200名滿蒙八旗兵,對陣兩千南明新軍。
如果視角從天上看下去,就能夠看到一方兵力雄厚,一方兵力薄弱,給人一種完全不對稱的感覺。
多羅貝勒勒克德渾看了看對面的明軍,隱藏在面甲之下的臉不屑的笑了笑,然后揮了揮手。
他身后的傳令官隨即便揮動旗幟,命令迅速傳了下去。
在明降將的紛紛喝令之下,明降軍開始向前移動。
站在最前面的便是刀盾手,他們左手提著圓盾,右手提著長刀,不斷向前沖去,嘴里還發出一些古怪的吼叫聲,似乎在給自己壯膽的同時,也在恐嚇敵人。
緊隨其后的則是長矛手,最后緩緩而行的則是弓手。
嗯,沒有騎兵隨行。
多羅貝勒勒克德渾手里唯一的騎兵就是他的親兵。
他可舍不得將自己的八旗子弟在這個時候出現什么傷亡。
何況在他看來,雖說對方火炮犀利,但那些南明軍隊不值一提。
只要被逼近,南明軍隊必然崩潰逃走,然后派出自己的親兵掩殺收割戰功即可。
這樣的事情,他已經做過很多次了。
可隨著雙方距離逐漸拉近,多羅貝勒勒克德渾的臉色出現了一些變化,就在他想要說些什么的時候。
對面混雜在南明新軍里的教官們已經強行接管了南明軍官的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