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一支商船隊剛剛從嘲州回來,將流民趕下船,進行一番消毒之后,兩個步兵團連帶他們的裝備就匆匆上船,離開碼頭,朝著嘲州駛去。
這次出兵,星海國并沒有提前通知南明昭武政權,而是在兩個步兵團上船之后,方才召見張三許,將事情告知。
張三許也沒怎么做過外交使臣,只是感覺這里面有些不太對勁。
不過以他現在與星海國的利益關系,他也說不出什么拒絕的話來,只能又匆匆上船,朝著光州府趕去。
因而,等南明昭武政權得知清軍即將入侵,星海國為了保證自家元老以及難民點安全,已經出兵三千前往嘲州抵御的消息時,那兩個步兵團已經在海面上走了大半距離了。
不過這次出兵匆忙,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海軍沒有專門的運兵船,使得陸軍在跨海運輸時,不得不借助民間商船之力。
而民間商船實際上是很不靠譜的。
且不說其航速慢,扛風浪性差,商船內部不適合運兵等等,光海商萬一叛變,將海船鑿沉這個可能就讓孫學斌度日如年了。
這也使得專用的運兵船建造被提上了議程。
不過就眼前這個情況,星海造船廠正忙著建造二級戰列艦,三丫造船廠連十座干船塢都還沒有修建完成,至于昌江口造船廠才開始修建。
因而海軍運兵船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不過在第四師的兩個團抵達嘲州下船之后,沒多久時間,遠處就有大群的清軍探馬蜂擁而至。
他們并沒有直接向星海軍發動進攻,而是在遠處駐馬,上了小山頭,觀察著這支突然出現的軍隊。
毫無疑問,在之前的探馬匯報里,這支穿著綠色軍裝的軍隊并沒有出現過。
而這個消息也很快被探馬回傳到了鎮國將軍面前。
“一支突然出現的軍隊?有兩千左右?”
鎮國將軍得到這個消息之后,皺了皺眉頭。
他也是打過不少仗了,對于兩千突然出現的軍隊,雖說有點重視,但考慮到在這片區域內,除了南明昭武政權派來的援軍,就應該沒有其它軍隊了。
畢竟與昭武政權敵對的永歷政權,用屁股想,也不可能派出軍隊來增援昭武政權,再說了,就算永歷政權愿意派出援軍,昭武政權會同意對方經過自己的地盤嗎?
這些明軍之間的內斗,鎮國將軍早就耳熟能詳了。
他也曾經利用過這樣的內斗,將明軍擊潰的戰績。
在尋思了一會之后,鎮國將軍決定不去多想了。
不管這綠衣軍是昭武政權的援軍還是其他什么勢力派來的,以清軍的無敵之姿,難道還用怕他們鬧出什么幺蛾子嗎?
不得不說,南下戰略進行到這個程度,清軍內部高層已經有一些傲慢和自大了。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南明兩大政權還處于內亂之中,壓根就集合不起力量來,否則的話清軍能否最終攻占全境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