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無奈的事情,由于3號行星很適合人類的生存,并且這里的細菌,病毒尚未進化出針對人類的攻擊模式,因而在這里,人類即便是不穿防護服,不戴呼吸罩,也一樣可以行動自如,甚至于由于沒有了厚重的防護服,他們的行動會更輕松。
十公里,不管是對于天然人士兵,還是克隆人士兵而言,都是很輕松的路程。
在抵達十公里外的目標區域之后,第十一作戰大隊的士兵們便在各級軍官的指揮下,迅速分散到附近的一個個丘陵上。
在占據了這些制高點后,他們的任務就暫時完成了,接下來,他們就需要等待工兵部隊的抵達,然后保護工兵部隊,在這里修建保護墻,防空塔等等一系列設施。
當然,在這個過程里,如果有蟲族出現,那么他們就需要拼盡全力,將那些蟲子擋住!
實際上,在抵達登陸艦十公里外的丘陵地帶后,第十一作戰大隊在那里蹲了整整一天,直到工兵部隊趕到,開始修建保護墻,修建各種防衛設施的時候,蟲族依然沒有出現。
這就好似整個蟲族被之前的炮火準備從這個行星上抹去了一樣。
也正是因為如此,士兵們的情緒很休閑,他們就好似度假一樣,逐漸放松了警惕。
畢竟隨著保護墻的建立,各種防衛設施的建成,甚至于在保護墻建立之后,一隊五十多具機械裝甲趕到,使得這里的防守力量變得異常的強大!
在他們看來,那些蟲子不出現就罷了,如果出現的話,必然會受到迎頭痛擊!
三日之后,保護墻建立,各種防衛力量建成,更多的克隆人士兵趕了過來,使得這個3號礦區四周形成了一道圓形的堅固防線。
一輛輛自走重炮坦克在登陸艦附近張開支撐腳,從坦克轉化為遠程重炮,并且將炮口鎖定了礦區外圍的丘陵地帶。
一架架夜鷹戰斗機從修建好的機場上起飛,朝著四面八方飛出,開始探索四周地域情況。
而一輛輛禿鷲車好似撒野的二哈,從保護墻上的大門躥出,開始在外面的丘陵,凹谷之間布設一顆顆蜘蛛雷。
不過,看似悠閑的方小悅此時的眼神卻變得越來越凝重。
按照記憶,第一批蟲子快要出現了。
很快,外出偵查的夜鷹就傳回了消息,在一百多公里之外,出現了數以萬計的螳螂蟲,它們正好似潮水一般朝著礦區沖來。
這所謂的螳螂蟲實際上就是蟲族里最低級的蟲子。
它們的個頭較之人類略矮一些,全身褐黃色,擁有三角形的頭顱,上肢是兩把可以收縮的鋸齒刀臂,拖著一個長而肥碩的腹部,除了三條支撐腿以及沒有翅膀之外,它們與母星上的螳螂長得很相似,因而被人類取名為螳螂蟲。
在第三探索艦隊第一次與這些蟲子遭遇的時候,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畢竟這種蟲子每次出現的數量很多,動作敏捷,只要能夠靠近人類士兵,就能夠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畢竟相對于人類的身體來說,蟲子在近距離上的撲殺,真的是超過了人類的反應速度。
隨著夜鷹的偵查回報,人類整個防線都隨即從最初的閑散,休閑迅速轉化為緊張的戰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