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了啊大伯!”張海真的由衷的感謝他。
“行了,你小子只要把地種好,把豬養好,就比什么感謝都強!”大伯搖搖頭,心里比誰都希望張海能成功。
因為在他心里,希望農村變得更好,希望農民種地也能步入小康。
…………
晚上八點的鐘聲準時響起
村民們紛紛來到村里的會場。
張海和大伯已經早早的等候在這里,待大家看過合同,紛紛拿起筆和張海簽了三年的租賃合同。
簽完合同,二叔好奇的向張海問道:“小海你承包這么多地來干啥?”
“今年打算種玉米呢!”張海笑著如實回答。
“種玉米能賺到錢嗎?”其他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張海居然要種玉米。
“是啊,種玉米賺不到錢的!我看你還是種生姜和洋芋試試……”聽到張海要種玉米,村民們紛紛這樣建議。
“生姜、洋芋產量是不錯,但幾百畝地的可不好銷售!”
“是啊,要是咱們能有銷售渠道就好嘍!”
村民們紛紛嘆息不已,現在農村的命脈幾乎都掌握在渠道商手里,沒有銷售渠道,即使作物豐收也無濟于事,甚至收入還不如減產的年份強。
比如村民們種的水果,豐收的年份就像賣臭狗屎似的,五六毛一斤都賣不出去,
要是遇到冰雹減產,那一年的價格準會高漲,一斤三五塊,老板們還搶著要。
看到張海承包了這么多土地,有村民趁機向張海詢問:“小海你承包果園不?我把我家果園也包給你算了。”
“謝了三爺,這么多地都夠我種的了,哪還有時間打理果園!”張海苦笑著搖頭。
說起來果園打理好了,比種地都要賺錢,但村里的果園幾乎都在后山上,哪里地勢起伏,高低不平,打理起來非常麻煩,所以張海暫時不想沾染。
聽到張海拒絕了,三爺失望不已,和他一樣上了年紀,對打理果園有心無力的村民都覺得可惜,但因為沒有勞力,好好的果園也只能被荒廢了。
簽訂好合同大家各自散去
張海回到家里,也開始思考未來的規劃。
一個養豬場,現在又有一塊面積六百多畝的農場,想要當甩手掌柜,必須要盡快招聘人才才行。
于是張海又在貼吧和微信群里發了招聘信息,希望聚才符快點發揮作用,讓自己快點招到急需的人才。
似乎是老天聽到了他的心聲,
第二天他就接到了不少求職電話和簡歷,經過初步的帥選,終于挑選出了最滿意的幾份簡歷,經過一番面試,張海終于選出了三個人才。
其中一個是養豬場的廠長,名叫楊嘉,是西南農院畢業的本科生,之前在市里一家中型養豬場當了三年的廠長助理,因為不小心得罪了領導,所以辭職回到了縣里。
另外兩人都是今年的退伍兵,一個叫王磊,一個叫熊寬。
兩人都是工程兵出生,精通各種機械車輛,只要稍稍學習,就能熟練的操作農場里的農業機械。
因此對于這次的招聘張海非常滿意,沒想到五行聚才符這么強大,本來張海覺得能招到兩個能吃苦的工人就行,哪知聚才符卻給張海送來了兩個機械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