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啞叔呢?怎么不叫他來吃飯?”
吃飯的時候,看到啞叔沒來,張媽王桂蘭連忙問道。
“小草今天回來了,他說他要回去陪陪她。”張海笑著回答。
聽到啞叔回家陪女兒了,大家理解的都點點頭。
“唉!你啞叔一人又當爹又當媽,把小草帶大真不容易,有什么能幫襯的,你可要記得幫幫。”可憐人天下父母心,一提到可憐的小草,王桂蘭就心有同情的向兒子說道。
“放心吧媽,我知道!”張海點點頭,心里已經有了些想法。
比如再給養豬場招一個工人,這樣也能減輕啞叔的負擔,每月能給啞叔放幾天假,讓他有時間好好陪陪女兒。
因為下午還要忙著下地,所以大家匆匆的吃完午飯,就各自離去。
而張海也來到了養豬場,準備看看這幾天的養豬記錄,看看這些豬的生長情況。
“老板這是我們這幾天做的抽樣生長報告……”
“您看,咱們養豬場里的豬長得都非常好,體重在六十斤左右的小豬,每天就能長兩斤左右,其中長得最快的要數一百二三十斤的肥豬,這批豬平均每天能長兩斤半,長得最快的甚至已經達到了三斤!”
聽到楊嘉的匯報,張海不敢置信的問道:“真有這么快?”
“我保證沒有一點虛假的成分,因為每天的抽樣檢查,都是我和啞叔一起做的!”
楊嘉斬釘截鐵的拍著胸脯保障,同時也為這些豬長得這么快感到興奮,覺得自己這次選擇山神養豬場沒錯,對養豬場的歸屬感也更強。
“那這么說,咱們養豬場最快只要一個月,就能有第一批豬出欄了?”
“嗯,如果不出意外,一個月后,咱們養豬場里的第一批豬肯定能達到兩百斤左右,完全能達到出欄標準。”
這也太快了,張海的心里忍不住的驚喜!
完全沒想到六畜興旺符這么強大,如果從剛出生一個月的豬仔算起,就當平均每天生長兩斤,那也只要**十天,就能達到兩百斤。
這也太恐怖了吧,僅僅三個月就能出欄,在國內這么高效的養豬場肯定鳳毛麟角,一般的養豬場從小豬養起,都要五六個月才行。
“既然是這樣,那你看咱們養豬場是不是要盡快補欄,最好能買三五十頭母豬回來,我估計幾個月后,豬肉的價格將會大幅上漲,到時候想買豬仔都買不到。”
“老板你是根據什么推測幾個月會豬肉會大漲的?”
楊嘉一臉的驚訝和好奇的看著張海,因為最近受到豬瘟的影響,大家都不看好養豬前景,現在豬肉價格已經下降到了十塊左右,幾個月后怎么能漲的上去。
張海自信的笑了笑,當然不會告訴他自己是重生的,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也能初步看出端倪。
“最近的新聞上都有報道,咱們黔省南面的桂省和北面的川省都受到了嚴重的豬瘟影響,僅僅是兩地就被撲殺了上千萬頭豬,根據網上的數據,從去年十月份到現在,全國的生豬存欄量已經減少了七八千萬頭,同比下降了百分之十幾”
“全國的生豬存欄一下減少這么多,而且豬瘟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也會越來越小,那么你覺得幾個月后,豬肉價格難道不會上漲?”
聽到張海的解釋,楊嘉驟然一驚,這才醒悟過來,心里有預感,老板的推測很可能會成為事實。
之前楊嘉一直覺得老板就是個門外漢,但聽了他這一番話之后,楊嘉頓時對老板刮目相看,覺得老板雖然不懂養殖技術,但他的眼光確實非常精準和長遠。
對于楊嘉來說,這樣的老板才是最好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