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提出,要著力提升生豬養殖現代化水平,鼓勵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和市場優勢,帶動中小養殖場戶發展生豬養殖。
引導大型養殖企業配套發展生豬屠宰加工業,形成養殖與屠宰加工相匹配的產業格局。
推動建設覆蓋生豬主產區和主銷區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鼓勵并引導銀行、產業基金和民間資本等支持冷鏈建設。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對全球生豬市場的監測分析,鼓勵民營企業根據國內市場需求進口優質豬肉產品。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抓好《意見》的落實,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努力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供應保障有力、價格平穩有序的健康局面。
其實不需要有關部門提醒和扶持,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們都在紛紛投資擴產。
據生豬養殖行業龍頭公司們公布的生豬銷售數據:
1-2月,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農、傲農生物、天康生物、唐人神生豬出欄量,
分別為140.1萬頭、139.5萬頭、64.2萬頭、55.3萬頭、28.8萬頭、15.1萬頭、11.5萬頭、8.8萬頭、6.6萬頭,
同比增速分別為-65%、-31%、-43%、18%、-44%、-54%、12%、-35%、-64%。
看看這些企業的生豬出欄量,大家就可以想想,為何從19年到現在豬肉的價格持續暴漲。
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國內的生豬出欄量大幅減少。
不過隨著豬肉價格持續不斷的上漲,養豬企業的利潤并沒有隨著減產也降低,反而比豬瘟之前還高。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因此從19年第二季度開始,各大養豬業龍頭就開始紛紛增加存欄,不僅想要狠狠的撈上一筆,還想要搶占更高的市場占有率!
由此可以想象,今后中小型養豬場的生存將會更加艱難,因為在技術和資金都處于劣勢的情況下,他們將會受到大型養豬場的沖擊和競爭。
不過張海也管不了那么多,因為張海本身也是既得利益中的一員。
由于重生的緣故,張海早早的開始了布局,從去年三月份開始就進入了生豬養殖行業。
經過大半年的發展,目前公司已經成了一家擁有數十萬生豬存欄的大企業,在黔省的本土養豬企業中,山神集團已經成最大的那一家。
即使目前公司的養殖規模還比不上排行前五的大型豬企,但張海相信幾個月后,山神集團必將成為養豬企業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張海大致算了一下,目前公司一共有四十來萬生豬存欄。
到今年五月份左右,公司的十二萬頭母豬將陸續開始生產,
預計到年底,公司的生豬存欄量將突破200萬頭。
公司全年生豬出欄量也將達到300萬頭以上,營收也將突破200億。
想到這里,張海也變得激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