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和珠三角大家都知道
這是全國最發達的兩個地區,也是全國豬肉消費市場最大的區域。
因此按照楊嘉的計劃,公司可以在現在就到兩個地區布局,先建設一兩座養豬場看看市場反應。
如果情況允許,公司將會繼續擴張,爭取在這兩個地區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所以我們準備在浙省和粵省地區再建兩座存欄三十萬頭的綜合性養豬場,先養母豬2萬頭,這2萬頭母豬每茬能產30來萬頭肥豬,基本能滿足養豬場自身的需要。”
“可以,不過具體的遷移計劃你們打算怎么做?”張海也沒發現養殖事業部的計劃有任何不妥,于是馬上就答應了他們的這個計劃。
“老板,我們準備從全省各個母豬繁育場抽調一部分母豬到其他省份,
現在公司一共有四大母豬繁育場,其中青山縣的母豬繁育場規模最大,目前存欄的母豬有十二萬頭,其他幾座繁育場的母豬都是十萬頭。”
“我們計劃從遵北、桐谷兩座繁育場分別抽調5萬頭,青山和安海各抽調2萬頭,總共抽調14萬頭母豬到省外,完成這次的擴張計劃。”
張海想了想,覺得這樣抽調確實不錯,
雖然安海和青山抽調的少,但這是因為安海和青山兩個地區有完善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即使多保留一些母豬,它們產下的小豬也能自我消化。
但遵北和桐谷卻不一樣,因為這兩地是公司剛擴張的地區,當地的物流配送體系和線上銷售渠道都還沒建立起來。
因此這兩地后續可能面臨豬肉市場供大于求的風險,多抽調一些母豬到省外,也能緩解未來的壓力,降低公司的風險。
這也是公司這次進軍省外的主要目的,在開拓市場的同時也要分散風險。
“如果計劃能完成,咱們省內的生豬年出欄量將能降到多少?”張海對楊嘉的計劃也很認可,于是繼續問道。
“我們計算過了,如果這份計劃能完成,那么明年,我們在省內的生豬出欄量將從1600多萬頭,降低到1120萬頭左右。”
“哦,也就是說明年咱們省外的生豬出欄量就能達到500來萬頭?”張海有些驚訝。
“對,我們計劃抽調14萬頭母豬到省外,如果按照以往的數據,每頭母豬一窩平均產仔16頭,那么這14萬頭母豬,就能一次就能產224萬豬仔,如果每年平均產仔2.5次,那么每年產仔的總數就是560萬頭。”
聽了楊嘉詳細的匯報后,張海對養殖事業部的計劃滿意的點了點頭。
……
既然計劃已經制定好,那么下一步就要開始執行。
因為養豬場的母豬已經開始受孕,計劃下一批小豬將在明年二三月份開始出生。
因此公司的時間并不充裕,甚至還很緊。
于是養殖事業部同時派遣了多個工作組,分別到滇省、北湖、浙省已經粵省四個地區進行考察。
特別是滇省和北湖省,這兩個地區將是公司明年擴張的重地,因此公司對這兩地的考核更加重視。
楊嘉更是親赴北湖省,對北湖省會江城及其周邊地市進行考察。
經過半月的緊張考察,分赴各地的考察組終于全部回到了公司。
其中前往滇省及北湖省的考察組都找到了適合建設母豬繁育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