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心!”王工挺挺胸膛高聲的回答道。
“好,大家有信心就好,如果缺少研發人員你們要趕緊招聘,首批3個億的研發資金下周就能轉到你們研發部的賬上。”
“謝謝老板,有了這些支持,我們就更有信心了!”王工神情激動地說道。
聽到3個億的資金下周就能到位,在場的研發人員也都非常振奮。
這才是大公司該有的手筆,
哪像之前的天峰公司,連大家的工資都差點發不起。
現在老板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大家終于重拾信心,感覺未來一片光明。
…………
從公司研發部出來
張海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那就是為什么國產的農機不如進口的好用?
張海覺得主要是態度問題,
國內的農機企業主要是為了賺國家補貼,
他們對農機的質量根本就不重視,只要三包期內不出大問題就好,
至于三年保修期過后,農機還能不能用又跟他們有什么關系。
據說有些公司為了能賺的更多,甚至將鋼鐵零部件換成塑料的。
還有的公司總裝工人都是臨時工,
旺季招人,淡季裁人,這樣的工廠生產出來的農機質量能好了才有鬼。
不過因為國內市場非常廣大,
所以這些公司雖然偷工減料,但也依舊獲得很滋潤,
最后就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
于是很多大廠也跟風制造劣質農機。
比如我們現在的看到的很多農機,
雖然外形小巧,但動力強勁,隨隨便便都有一兩百馬力。
但拖拉機體量就這么小,底盤本來只能承受80馬力的,非要將動力弄成200馬力。
這不就成了小馬拉大車?
這樣的拖拉機能耐用才有鬼,底盤承受的了嗎?
因此國產農機幾乎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耐用,兩三年后就成了一堆塑料爛鐵。
而國外的農機巨頭們呢?
這些企業毫不例外,全都非常重視技術研發和儲備。
就在國內廠家還在研發無級變速技術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了純電力農機的研發,
而且很多公司已經取得了技術突破,說不定什么時候,電動農機就將大規模上市。
所以一想到國內的農機企業張海就忍不住搖頭。
農機技術又不是啥先進的技術,但這些廠家連低端農機都造不好,
國產農機的崛起又怎么能靠他們?
張海覺得自己有必有為國產農業機械的崛起出點力,
他不僅要在資金方面支持,還要開啟金手指,
讓公司的研發團隊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研發出屬于我們國家自己的高端農用機械。
因此,在給了三億資金之后,張海還將‘聚神符’和‘清心符’開到了最大。
希望公司的研究團隊能盡快取得突破,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生產出屬于山神集團自己的先進農業機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