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就完成了100多萬畝的推廣計劃,
相信最多再過兩月,第一年300萬畝的推廣面積就能全部達成。
………………
在省城忙了四五天,張海又來到了安海的育種基地。
張海來的時候,正好遇上基地在夏收。
“王院士,這就是我們的山神二號玉米?”張海指著正在收獲的玉米向邊上的王錚院士問道。
王院士嚴肅的點了點頭:“嗯,不過也不算是山神二號玉米,因為這個品種還沒達到要求。”
山神二號項目組按照技術路線分成了四個組,
只有培育最成功的那個品種最終才能獲得山神二號的代號,其他的達不到標準的都將被淘汰掉。
聽到王院士的介紹,張海頓時了然,
因為沒有‘五谷豐登’的金手指,
所以這次大家的培育的山神二號的難度就大了很多。
不過這是公司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全靠金手指,那么公司根本就掌握不了任何真正的技術。
大約一刻鐘后,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就忐忑的向兩人走來。
“老板,院長,畝產量數據測算出來了!”
似乎看出了這個工作人員的緊張,張海微微一笑到:
“沒事,有多少就是多少。”
王院士也點點頭,因為山神二號的產量不如山神一號大家都知道。
“咱們安海基地的山神二號畝產量是3680斤,誤差不會超過五公斤。”說完后,這個員工還偷偷地看了兩人一眼,似乎擔心張海和王院士不滿意。
“不錯,這個產量很高,看來大家平時管理的都很好!”張海連忙笑著鼓勵道。
對于張海的說法王院士很贊同,因為不是什么種子都是山神一號。
用大家的話來說,山神一號就是BUG般的存在,
是各種機緣巧合下的產物。
因此現在大家能培育出畝產3600多斤的玉米,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至少比山神一號出現之前是如此。
“對了,王院士,咱們其他育種基地的山神一號產量怎么樣?”張海對此非常好奇,不知道今年公司其他基地種植的山神一號有沒有啥變化。
一聽張海提到這事,王院士的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南海和滇省的育種基地已經完成了夏收,其中南海育種基地的山神一號畝產量達到了4600多斤,滇省的也有4500多斤。”
聽到這個數據張海也很滿意,雖然兩個基地的畝產量都沒打破去年的最高產量紀錄。
不過張海估計北方地區和東北地區,土地肥沃的育種基地,山神一號的畝產量應該能達到,甚至超過去年的最高產量。
不過由于溫差的原因,北方的玉米要比南方的成熟更晚。
華北地區的山神一號應該要到八月中旬才能收獲
東北的地區的,估計要到九月份以后,甚至一些晚熟的品種還要到十月底。
今年公司的山神一號育種面積只有50多萬畝,
不過公司還和北方農墾、邊疆農墾兩大農業巨頭有合作,
按照公司的預計,三家公司的山神一號種子產量,應該能滿足5億畝的耕種面積。
要知道今年,也就是21年,全國的玉米種植面積也才6.4億畝,
5億畝已經達到了全國玉米耕種總面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