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事情,
大家聽到后都群情激奮,對外國佬都破口大罵。
“這些外國人真他么不是東西,競爭不過山神集團就使歪招。”
“原來這些外國佬這么惡心,老子發誓,從今以后再也不用他們的機器了!”
在場的眾人都是農民,大家都知道在糧食收獲的季節,機器有多么重要。
因為農機壞了耽擱幾天,可能就會遇到雨水天氣,
等雨水過后,地里的莊稼還不都被泡爛發霉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農民來說,事關地里的糧食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所以大家都非常的氣憤,第一次對國外的品牌感到這么厭惡。
…………
“畝產量測出來啦!”
“畝產量測出來啦!”
“什么?產量測出來了?”
突然一聲大喊,讓在場的圍觀群眾們都不再淡定,紛紛向剛來那人跑去。
“王成,咱們玉米地的產量的是多少?”
“王辰快說說啊!”
村民們將合作社的員工王辰團團包圍,紛紛向他打聽產量的信息。
王辰也知道大家大家急著了解產量數據,因此也沒故賣關子,而是立馬將數據告訴了大家,
“咱們的合作社玉米的平均畝產量達到了4815斤!!”
“多少?4800多斤?”
聽到這個數據,在場的村民們驚呆了,嘴巴張的大大的,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對,4815斤,差點就打破了4864斤的全國記錄。”說道這里,王辰也覺得有些可惜。
沒打破記錄也沒關系,對這個產量村民們已經非常滿意,
想想往年大家種其他品種的玉米時畝產量才多少?
不過一千四五百斤而已,差的時候,甚至只有一千斤出頭,
而今年的產量,居然是往年的三四倍,
想到這里,大家再次陷入了震驚之中。
就在村民們沉醉在幸福之中的時候。
南河省電視臺的記者也在采訪王錚院士。
記者:王院士,您對剛測算出來的這個產量滿意嗎?
王院士:當然滿意,畝產4815斤,距離全國記錄都只差了49斤。
記者:為什么?不是還沒打破記錄嗎?
王院士微微一笑:去年的全國記錄那是高產試驗田里的記錄,那塊地的面積才幾千畝,哪能和這里相比,咱們這里可是有三十萬畝呢,這么大得種植面積,怎么可能管理得那么可精細。
聽了王院士的解釋,記者頓時恍然大悟,
隨后記者繼續問道:那王院士您覺得今年那個地區的山神一號玉米最有可能打破去年的記錄?
王院士想了想道:我覺得東北地區的幾個育種農場,就有打破記錄的可能。
記者:為什么?王院士您能為大家分析分析嗎?
王院士:當然可以,因為東北地區的土地肥沃,而且小農場眾多,一些管的好的農場應該能打破畝產4864斤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