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的房子,大多是卯榫結構。也就是梁柱等受力部分都是木制構件。
房子的墻壁,絕大多數都是用泥土糊制而成的土墻。
這也是除了地基原因之外,不能起高樓的技術瓶頸所在。
而秦曉鸞她們,現在采用的是框架剪力墻結構。
她計劃樓板也采取用混凝土預制的形式,這樣的話僅憑梁和柱支撐樓板,就顯得不足了。
也就是說,必須要想辦法讓墻體也能受一部分力。
這樣一來,就必須采用磚墻。
這幾天她也打聽了一下,現在確實是有青磚,但基本上沒用到民用建筑上。
目前青磚多使用在公用建筑比如城墻、廟宇圍墻之類上面。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合適的磚窯。
經過一番打聽,這事還真不是那么容易的。由于市場需求不大,相應的磚窯也就不多。一個縣的范圍內也就那么三、四家。
落鳳鎮本地根本就沒有磚窯,最近的也是距離這里有三十里地的另外一個鎮子了。
可這也沒辦法啊,秦曉鸞決定事不遲疑,馬上動身去先實地考察一下再說。
到了那個磚窯,秦曉鸞心里不由得大失所望。
這么遠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個磚窯,規模小的可憐。
準確的說,就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手工作坊。也就是一對姓段的父子,做點手工賺點錢養家糊口而已。
父親叫段飛,四十多歲。
聽秦曉鸞說是打算來買磚的,馬上熱情地把她迎了進去。
一陣閑聊之后,秦曉鸞大致知道了一些情況。
別小看燒磚這回事,從土質的選用,到火候時間任意一項控制不好,都有可能燒出的是廢品。
整個過程有七、八道工序,出一次窯得半個多月。
段飛他們這個小窯洞,一次也就是能出個六百到八百塊磚。
秦曉鸞粗略估算了一下,就算是今天就做,這個產量也是肯定達不到自己那邊的需求的。
現在怎么辦?
秦曉鸞想了好一陣之后,開口問道:“段老板,我有個問題可能有點冒昧。請問您大概一個月能賺多少銀錢?”
說實話這個問題確實有點令人不愉快,好在段飛是個不計較的人,也如實地回答了她這個問題。
“呵呵,姑娘你也看到了。咱這也就咱們父子兩人,靠賣勞力混口飯吃。平均算下來的話一個月大概二兩多三兩銀子這樣。”
秦曉鸞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接著問道:“一個人?”
段飛苦笑道:“姑娘說笑了,哪有那么好賺的錢嘍。兩個人加起來的。”
秦曉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實不相瞞,我是落鳳鎮秦家班的。咱們現在接了個大活,需要用的磚挺多的。您在這邊能不能做出來咱先不說,即使能做出來,這幾十里地運輸也是很大一個麻煩。不知道您有沒有興趣,去咱們那邊幫一段時間忙?”
段飛笑道:“哎呀姑娘啊,咱就是在家附近靠坡游泳,不想出門。”
秦曉鸞笑道:“這樣,我們這邊每個月給您三兩銀子,您兒子二兩半。另外按照掃出來合格的磚再計算獎金,您看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