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鸞略作思考,做出了相關的一些安排。
首先是趁這次拜年,把所有需要建房的客戶都拜訪一下,商量將開工定在春耕之后。
天門縣城那邊暫且不說,本鎮尤其是秦家班的那些房子應該問題不大。因為畢竟大伙兒也要春耕,之后還要上工。
這樣就能大大緩解壓力了。
然后分別統計一下,去年年底來做過臨時工的,有多少愿意春耕后能來到做事的。畢竟,經過建造于家新宅,這批人比完全不懂的要強多了。
剛剛安排完,郭順溜和錢景生兩家人來拜年了。
“老錢、老郭,你們可來晚了啊,等下先自罰三杯。”和他們工作交集最多的黃鐵柱嚷嚷了起來。
“三杯就三杯,不過不是罰酒,是討酒。”錢景生哈哈大笑著說道。
“討酒?”黃鐵柱和蘇逍不解地問道。
“不錯。開年第一天,咱們就為秦家班立大功了。咱們啊,是來討犒賞來了。”郭順溜也笑得像一朵菊花。
見兩人紅光滿面的樣子,眾人就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大喜事了,忙不迭地追問。
本來,錢、郭兩家人今天起了一個大早,準備早點來給秦曉鸞拜年。
沒想到的是,還沒出門,到山上來給他們拜年的人就絡繹不絕。
來的都是附近采石場的人。
本來山上采石的,絕大多數都是按照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說起來是老板,實際上說白了也就是賺一點苦力錢。
去年看到錢景生他們家跟著秦曉鸞來開對面這個山頭的時候,大家心里還在暗暗看笑話。
可是沒想到,對面山上的石頭像是下餃子一樣,噗通噗通的采出來。
其他采石場的人也去參觀過,但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首先,人多力量大這個詞用在采石行業絕對沒錯。秦家班采石場現在已經有了二十多個人,已經是他們那些作坊式的好幾倍。
其次,即便他們能集中人力,也沒有像郭順溜這樣的爆破人才,無法采用秦家班那樣的爆破法。
退一萬步說,即便他們能這樣的人,也解決不了采石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運輸。
要想建秦家班那樣一條軌道,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技術,都是他們絕對做不到的。
也就是說,即便你有本事采出石來,你運不出去有什么用?
接著他們就打聽到了另外一件讓他們震驚的事,那就是秦家班采石場員工的收入。
產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秦家班采石場的利潤是他們這些小場的幾倍。
而且在秦曉鸞制定的薪酬模式中,絕大部分利潤都分給了員工。
這么一算下來,一個普通員工的收入就比其他采石場當家人還要多了。
更重要的是,采石場中有的工人家中的女性在秦家班服裝廠的收入,又是非常豐厚的。
男的在采石場,女的在服裝廠,夫妻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和采石場一家四、五口人賺的錢差不多。
像錢景生和郭順溜這樣,又是管理干部又全家在秦家班做事的,那就更加沒得比了。
這些采石場的小老板,對錢景生那是再熟悉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