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漢族新兵還是烏蘭族現在的部隊,絕大部分都是一些新兵。而且因為成立的時間都很短,戰馬等方面的配置也都還不行,和休屠族內最精銳的正規軍想比,自然是有差距的了。
于奇正見到追上來的廝布魯,也沒和他客氣,立即讓常固帶著漢族新兵和烏蘭新兵,自己和廝布魯帶著休屠軍迅速挺進。
他們趕到谷蠡王庭的時候,張寵他們正陷入苦戰。
張寵發蠻不退反進去沖擊內庭時,休屠軍對谷蠡軍發起了沖擊。
而谷蠡軍正好包圍著于郎部曲,沒能想到對方后面的援軍來得這么快,現在都是背對著外面。
為了在于奇正面前展現勇武的休屠軍,在廝布魯的帶領下發起了猛烈的沖鋒。
有多猛烈呢?根本就是連箭都不上弦,直接揮舞著馬刀沖進了谷蠡軍陣中。
谷蠡軍猝不及防之下,被砍得東倒西歪。
站在內庭高處的谷蠡貴族們睜大眼睛,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雖說谷蠡族和大蠻王呼韓族有差距,但自身戰斗力也絕對不弱。要知道在草原上,如果真的實力不濟,就會淪為和之前的烏蘭族一樣的結果,成為奴隸種族。
現在集結在王庭附近的這兩萬部隊,是由族中的精銳組成,可以說是谷蠡族的最強戰力。
在這之前盡管聽說過于奇正很厲害,但谷蠡族內都認為不管于奇正再厲害,靠本族的勇士也有一戰之力。
萬萬沒想到的是,于郎部曲竟然強悍如斯!短短一炷香的時間就連續突破兩道防線不說,陷入了包圍之后還能朝前突進。
這也就罷了,更讓他們不可置信的是,眼前休屠族部隊的戰力。
在蠻族十族中,最強的當然是呼韓族,大概排在第五的位置。而休屠族的戰力,在十族中屬于是非常靠后的,應該是在第九的位置。
谷蠡族和休屠族毗鄰,雙方之間非常熟悉和了解。在此之前,谷蠡族一直都是居高臨下心態看待休屠族的。
可是讓他們完全不能相信的是,眼前的休屠族人完全就不是他們所認識的休屠人了。
現在這支休屠人的戰力比他們所了解的休屠部隊至少提升了兩個檔次以上,不過眨眼時間,前鋒部隊就已經和于郎部曲銜尾相接,其中部分人還在快速的穿插挺進。
其實這中間是有一些內在原理的,只不過沒人能想到這上面而已。
有一句話叫做“兵貴精而不貴多”。但是在這一點上又需要辯證的來看待。比如說,你有十個非常非常厲害的兵,而對方有十萬人圍著你,你還打得贏嗎?
這就是一個“度”的問題。
精兵以一破十的戰例屢見不鮮,但也是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綜合因素的。
在遭遇戰之類的快速作戰中,精兵的作用就能體現到最大。
比如眼前的情形就是這樣,雙方之前都沒有做好完善的戰爭準備,因為某個導火索直接進入作戰狀態。這種情況下,精兵的作用就非常巨大了。
而廝布魯這次帶來的三千人,都是休屠族中最為精銳的戰士,無意中就形成了一支精兵了。
部隊作戰,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就是“信念”。
不久前,休屠軍在于奇正的帶領下大破之前不可戰勝的大蠻王,這無疑在士兵中形成了一種“跟著攝政王就能贏”的必勝信念。
除此之外,就是“士氣”。
士氣士氣,就是一股氣。從廝布魯以下,所有的休屠官兵現在都憋著一股氣,就是要通過實際行動在攝政王面前表現一下,讓他知道咱們休屠人不比于郎部曲差。
種種因素匯合在一起,造成了現在這支休屠軍人人奮勇、生怕落后的局面。
站在王庭高處的谷蠡王臉色全變了,站起身指揮部隊抵抗。
其實現在,不到千人的于郎部曲加上休屠族的先頭部隊加起來也不過四千人,谷蠡族兵力還是占優的。只要指揮得當,還是能打敗他們。
谷蠡王站起身才叫了兩聲,一陣尖銳刺耳的破空聲傳來。緊接著就是一支飛速前行的箭已經到了他身前。
大殺器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