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推論,漢區的人撤回休屠區,只不過是一種類似于溺水的人看到一根稻草就死死的抓住的本能而已。現在休屠城恐怕已經是亂成了一團,咱們大軍一到就是直接進城了。
不過即便如此,呼韓塞西依舊不想給于奇正再多的時間了。他下令將擋在路中的那些車輛掀翻到路兩側,全軍快速通過谷口,直接去攻打休屠王城!
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前軍三千人已經全部通過了山谷,呼韓塞西親率中軍在峽谷中前進。但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事情,前面的行軍速度變得非常遲緩。這又是怎么回事?
。。。。。。。。。。。
活著的飛鷹三將中,常固以勇猛頑強著稱,王策心思敏捷行事周密,相比之下趙奮就最有儒將風度了。
盡管最近一直在當戶籍官,但不代表他的軍事能力在常固王策之下。
得到段志飛口信后,趙奮立即率領烏蘭軍團前往白羊族。
行軍的路上,他一直思考著問題。
于帥雄才偉略,這次制定的計劃實在是太強了。但是咱們身為高級軍官的,總不能什么事無巨細都指望于帥吧?且別說于帥現在自身壓力就很大了,畢竟這次遠征他沒有過來,對戰場上的細節問題沒法掌握得那么及時,所以很多東西得靠我們這些前線指揮官來完成。
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最后得到的結論是:宏觀大戰略不需要考慮,咱們這些人應該考慮的是具體戰場上怎么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對了,還有時間方面,得盡快!
趙奮又仔細的分析了白羊戰局。毫無疑問,攻守雙方僵持的情況下,自己這一支幾千人生力軍加入之后,肯定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經過反復推演,從烏蘭軍團到達之日算起,應該三天左右能破城,七天左右能攻破白羊王庭。
但這中間有很多變數。比如,白羊王見勢不妙溜掉。
草原上的族群有個特征,就是以“狼王”為中心。簡單點說,要滅掉一個族群政權有兩個標志,一個是攻破王庭,另外一個就是干掉單于。
只要單于逃走,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定居下來之后,族人們就會朝著那個地方聚集,等候東山再起。
那么,咱們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這時烏蘭軍團已經從西面繞過了山脈,趙奮眼睛一瞇,傳令下去:全軍繼續向西!
三天后的夜晚。
白羊王焦急地在王庭中踱步。
和遠征軍作戰有一些時日了,白羊王從最初的“主動出擊殲敵于野”,到接下來的“積極防御擊退敵人”,在到現在的“憑借城墻固守待援”,其中滋味簡直一言難盡。
他怎么都想不到,三族聯軍的戰斗力竟然這么強。怎么說呢?前期在野外作戰,哪怕自己的人數占優,也根本就頂不住對方的三輪沖鋒。如果不是依靠城墻,恐怕早就一敗涂地了。
想到這里他不免暗自慶幸,多虧不是像開始計劃的那樣,自己主動繞過山脈去攻打烏蘭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