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他老人家還是料事如神的。
事情的發展完全和他想象的一樣,不僅常固他們束手無策,小貴族也完全符合他的預測。當他把從王庭中帶出的資產賞給小貴族,然后表示渡過此劫之后封小貴族的女兒為大閼氏,小貴族興奮得快暈過去了。
接著,小貴族把他藏得好好的。
千算萬算,怎么都算不到來了這么一幫小流氓,搶劫殺人不說還放火。
火燒起來之后,白羊王在藏身處就呆不住了。原本打算現身后表明身份,再來一套利誘什么的,結果不等他開口,就被兩個流氓按到糞坑里,根本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于是乎,白羊族最后一代單于,就這么飲恨糞坑。
趙奮的心徹底安定下來了。白羊王不死,始終存在隱患。現在只需要把三族聚集區的律法執行下去,趙奮自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把白羊區鞏固下來。
以前的草原十大族勢力,咱們現在已經有了三族,而且都是中央集權式的直轄管理。現在不管是在地盤、人口還是戰略緩沖區,都有了質的飛躍。就算和勢力最大的呼韓族單挑,都是占優的。也就是說,從單族來說,現在咱們已經是草原第一了。
。。。。。。。。。。
大儀朝皇帝李世明很煩躁。
今天早上,安西那邊送來了李墨寧的血書。
關于是否出兵救援,朝中大臣迅速分成了兩派。
朝中議政出現不同意見的兩派是很常見的一件事,但這次的雙方的陣營分化,是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在此之前,有時候是文官和武官的對立,有時候是門閥派和科舉派的對立等等。
而這一次,不管是之前對于奇正不感冒的獨孤無忌、房司空、高世廉,還是以前護著于奇正的李青、尉遲、程交金,所有的國公元老重臣全部都反對出兵,或者說反對立即出兵。
他們給出的理由眼花繚亂,諸如準備不足、時間趕不上等等等等。而實際上,這些老兄弟們心里想的是一致的:于奇正勢力的快速膨脹,對我朝形成的威脅不亞于呼韓塞西。假以時日,他羽翼豐滿之后,將會成為我朝最大的敵人。從大儀朝的利益來說,于奇正和大蠻王拼個兩敗俱傷是最好的結果。其次就是于奇正被大蠻王打敗。而最壞的結果就是于奇正戰勝大蠻王。現在去救援于奇正,無異于養虎為患。
從不輕易發表意見的衛國公李青說道:“救,肯定要救。根據實際情況,現在應先派出一支精騎兵將公主先接回安西。緊接著咱們的大軍在休屠王城和駙馬都尉一起,與大蠻王決一死戰。”
不管是持什么態度的人,聽到這番話后,腦中不約而同想到一個詞:人狠話不多。
這句話翻譯過來之后是這樣的:
1、李墨寧是肯定不能落到蠻族人手中,所以咱們先把她接回來,這個是當務之急。
2、大蠻王是要打的,但是要等到他和于奇正拼個你死我活咱們再出手。
在這番話中,妙就妙在一個詞:駙馬都尉。
在官場中,都有著很多稱呼,具體使用哪個,就是一件微妙的事了。
比如于奇正,盡管上次英國公賜使節的事沒辦成,但可以稱呼的官方稱呼至少還有“前冠軍大將軍”或者“廢冠軍侯”。李青為何使用“駙馬都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