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時候,還是按照童話來發展的,陳阿嬌也是得到劉徹的獨寵。
但漸漸整個路線的軌跡就改變了。
因為母親的權勢,陳阿嬌自幼就驕橫和強勢。加上劉徹這個皇位就是靠著自己老媽得來的,更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
如果說劉徹就是個溫順的“耙耳朵”,這事也就過去了。可問題是劉徹是什么人?是被后人尊為“漢武帝”的偉大帝王!
起初,現在已經是太皇太后的竇太后在朝中勢力太大,朝中大臣也未依附劉徹,母親王太后也沒有任何的勢力和背景,劉徹也必須“奏事東宮”,未能真正把權力掌握到手中,很多事情還得靠自己這個姑媽兼丈母娘去協調。
在這種情況下,劉徹也只能忍受陳阿嬌的擺譜、任性、刁蠻和無理取鬧,處處忍讓著皇后陳阿嬌。
六年后,竇太后去世,劉徹得以親政。經過一系列的清洗,將朝中大臣換成了自己的人。
但已經長居上位,習慣了呼來喝去的館陶大長公主并沒有察覺到這中間的變化,依舊自居擁立劉徹之功,不斷討要各種獎賞,令劉徹心里十分厭煩。
對無理取鬧的人,命運有時候就會還之以無理取鬧。
盡管很長時間內都得到劉徹獨寵,但陳阿嬌卻一直未能生下一男半女。
直到劉徹認識了衛子夫,然后生下了一個兒子。要知道,劉徹十七歲登基,到年近三十才得到這么第一個兒子。
陳阿嬌完全失去理智了。
這其中既有女人的妒忌,也有政治考量。要知道,上一輩的薄皇后被廢,就是因為無子。自己的婆婆也就是“母憑子貴”當上的皇后。
雖然自己現在是皇后,但沒有兒子。衛子夫生下兒子后,就對她的位置產生了深深的威脅。
越來越驕橫嫉妒的陳阿嬌,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
為挽回劉徹的獨寵,在女巫楚服蠱惑下,行巫蠱之事。
在當時,這是不可赦的大罪。由此,已經羽翼豐滿的劉徹毫不猶豫地廢黜了陳阿嬌,遷其至長門宮。
這時的陳阿嬌,她那說話算數的外婆已經去世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老媽也說話沒用了,只能懷著滿腹的哀怨和不甘,去到了長門宮。
同樣不甘心的,還有她那飛揚跋扈的母親館陶長公主。母女兩不惜花費千金,請到了當時最有名的槍手司馬相如,寫下了一篇《長門賦》,期待因此能讓劉徹回心轉意。
這錢還真沒白花,長門賦,開駢體宮怨題材之先河。整篇賦作詞藻華麗,精巧雕琢,字字珠璣,讀之感人至深,令人傷心欲絕。
劉徹看到這篇文章之后,非常喜歡,甚至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
但他盡管對文章贊不絕口,卻只字未提陳阿嬌。或許,曾經的感情早已隨著阿嬌一次次的嬌橫、任性、霸道消磨得無影無蹤。在劉徹心里留下影子的,只有童年時的那個美麗小姐姐。
金屋藏嬌的童話留給后人的,只剩一聲嘆息: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憶無南北!
事實上,李世明對張淑妃講這個故事,暗中不乏警告之意:你可以在我所能接受的范圍內耍一點小性子,給生活增添一點情趣。但如果真以為你就能這樣,請參照陳阿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