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領飛鷹鐵甲遠征大漠,立了那么大的功勛,就因為一個小金人削權削職,當時兄弟們哪個心里不是不服?盡管于帥一句話都沒抱怨,但任何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不可能心里沒有怨氣。
之后就是大破交趾。
那件事齊超群并沒有參與,對他而言只是再一次證明了于帥的能力。
他也不認識秦曉鸞,但于奇正打交趾是為了這個女人,他也是知道的。
結果呢?為朝廷立了那么大功,再次沒有任何封賞不說,女人還被圣上搶走了。
再接著就是飛鷹鐵甲被徐高材那個混蛋搞得差點全軍覆沒,因為兄弟義氣,于帥不顧生死孤身前往營救。
可就是這樣,英國公把幸存的飛鷹鐵甲戰士給殺了,計劃給于帥定罪。
不管是英國公本人,還是圣上的意思,總之是把于帥逼到無路可走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才成為休屠攝政王,并進一步的發展到現在這樣。
齊超群換位思考了一下,如果這些事落到自己頭上,又會怎么樣?答案不言而喻。
或許當今圣上是個萬古明君,但至少在于帥這件事上是做錯了的。
但這些話齊超群不能對任何人說。他現在只在想一件事:為什么于帥不肯求援?
一切都指向了他最不愿意的一個答案:于帥從心里已經和大儀朝劃清界限了。
這就成了齊超群心里最大的心病。
萬一于帥和朝廷真的翻臉了會怎樣?
齊超群可以確定,于帥不會主動攻打大儀朝,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但這并不代表朝廷不會動手。
這次征服白羊族之后,這邊的形勢就形成了于帥—蠻族—安西三足鼎立的態勢。
從朝廷的利益上來說,有好、中、壞三種情況。
如果他們相互征伐相互牽制,那么咱們的安西就無憂,坐山觀虎斗即可。這是最好的情況。
如果他們雙方聯合起來對大儀朝進攻,大蠻王從北方攻擊河西,于奇正從西方攻擊安西,咱們的西北邊境就危險了。這是最壞的情況。
當然,在齊超群看來,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幾乎沒有。以他對于奇正的了解,是絕對不會和蠻族聯合起來打大儀朝的——哪怕他對皇帝有再大的意見。
第三種情況介乎于好壞之間,那就是于奇正和大蠻王中有一方被打敗了,另外一方統一了草原。
這又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于奇正贏了,一種是大蠻王贏了。
從能力上來說,于帥的威脅要遠遠大于蠻族;從心理上來說,朝廷對從自己手里出去的人獨立出來更難接受。著兩點還不是最重要的,從利益上來看,情況更是不妙。
如果大蠻王統一了草原,那就會回到最初的局面——蠻族每年都過來侵擾犯邊,但影響不了本朝的根本。
雖說在統一的過程中,蠻族有可能從一個部落聯盟變成一個集權統一的政權,但考慮到大蠻王打敗于奇正的代價,其作用完全可以相互抵消。
反之,如果是于奇正統一了草原,對朝廷來說就是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的老虎,隨時都會一口咬過來。
齊超群很清楚于奇正那恐怖的練兵能力,只要他統一了草原,哪怕在統一的過程中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都能很快訓練出一直精悍無比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