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獨孤沖之前還真是這么認為的。但現在他知道,父親肯定會說出道理。
獨孤無忌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始講了起來。
正如剛才所言,天下權柄永遠都有人覬覦,這中間的爭奪也就是“攻”和“守”。
以目前來說,太子一方就是守住太子之位,直到榮登大寶。這也是因為他只能守,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有可能掀翻自己這個位置的是什么人。這個人,既有可能是來自外部的勢力,也有可能來自他自己的兄弟叔伯,又或者朝中某個大臣。
但是有一點是完全可以確認的,那就是暗中一定有著無數等待著機會進行攻擊的人。對這些人來說,想要潑天的富貴,就要冒殺頭的風險。
如果守方防守嚴密無懈可擊,他們就只能靜觀其變或者死了這條心。反之,一旦防守出現縫隙,不但潛伏著的人會跳出來,很多原本沒有這個心的人看到機會也會參與其中——先皇就是例子。
當前四海升平,暫時不談外部的,只談內部的。
自漢之后,各朝各代都制定“后宮不得干政”的規矩,但在實際中卻很難扯清楚。
從秦至今,廟堂之上其實是三股勢力在糾纏。皇帝、朝廷、后宮。
區別只是在于,不同朝代不同皇帝,這三股勢力誰更大而已。
就眼前來看,太子的位置當然是固若磐石。父皇那里逐步讓他參與政務,朝廷之中有自己這個舅舅和舅姥爺申國公,還有把持后宮的親母。
但事情都是在變化的,帝、相、后這個三角形中有任何一個點出現問題,都有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
舉個例子。
一旦皇后失寵、被廢、歸天,對太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假設另立新后,又或者后宮被別的妃嬪把持,會不會想把自己的兒子推上太子位?這是個根本就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旦有這樣的寵妃,會不會和朝中大臣勾連到一起?這也是個不需要去想的問題。要知道,宮中寵妃的外戚,誰不是朝中重臣?
這么一來,宮中的太監宮女是不是紛紛站隊?包括讒言之類對太子不利的事情是不是越來越多?
無論多么英明的圣上,如果每天在外聽到朝臣說某個人壞話,回宮吃飯聽到身邊的奴才也說這個人的壞話,躺到床上又聽身邊的女人說太子的壞話,時間長了之后,會不會三人成虎?
更何況,太子和皇帝之間,有一個天然的可挑撥的點。那就是,等不及了要馬上奪權。
太子孱弱,就不是那些人的對手;太子強勢,就會引起皇帝的猜忌。
姑且不談最終勝負如何,但增添了許多變數,是毫無疑義的。
你為太子和你自己好,就應該把這些事情都考慮進來,然后找到解決之道。像你們現在的這些操作,就是那種叫得震天響,卻對實際局面沒有任何把控力的的腐儒。正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父親的意思,是要孩兒朝軍界發展?”獨孤沖試探性地問道。
“糊涂!蠢貨!”獨孤無忌忍不住罵了出聲:“你要一直這么蠢,以后獨孤家族要被你給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