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蘇喜兒打發走了之后,于奇正又想:還是得定下名字,不然總是麻煩不斷。
這時,王忠寶跑了進來,匯報了一個新情況。
商人的嗅覺是最敏銳的,盡管整座城市規劃都沒完全完善,但就有些商人找了過來,問那些臨街商鋪是售還是出租的。得知暫時沒有相關計劃之后,又問玉石市場和牛馬市場怎么租。你們建這些市場,總歸是要租出來的吧?
于奇正眼睛一亮,有了!
咱這個不叫什么什么城之類,就叫做市。這么一來,咱這片地就是個“市場”的性質,是做生意的,自然不會有那些什么稱王封侯之類的爛事了。咱們漢區就叫“市區”,我就是市長。
就這么辦,上次小舅子呼衍觸機不是自稱“區長”嗎?
現在想推脫當他們的頭這事肯定是辦不到,那以后就這樣,市下面是區。你們不是要改名嗎?行,那就改成白區、烏區、休區,這么一來,什么麻煩都解決了。嘿,我怎么這么聰明呢?
說干就干,于奇正立即把幾個關鍵人物叫了過來。首先宣布以后自己就是這個大市場的市長了,以后不準任何再亂叫什么“于帥”、“天汗”之類的其它稱呼。然后就是幾個區域的改名。
沒有任何人提出任何疑問,一伙人頻頻點頭不已。
看到他們眼中驚喜的目光,于奇正就知道壞事了。可接連著問了幾個人,除了說“這樣好”之外,別的什么都不說。
他們心里的想法是這樣的:老大實在是太牛了!
咱們提的那些什么國之類的,馬上就是和大蠻王他們直接形成了對立不說,大儀朝那邊也很尷尬。這樣一來,咱們就是個兩面受敵。現在咱們叫個新名字,面子上就都好過了。
其實,叫什么新名字重要嗎?不重要。
關鍵要看本質,不管叫“市”也好“場”也罷,總之就是相當于一個國家了。無非就是“市”對應國,“區”對應“郡”而已。
怪不得天汗一直強烈反對“建國封王”之類的說法,原來是有這么好的一招。
至于老大現在問咱們的意見,既然您都已經定好了,咱們何必再去犯那些忌諱?只能回答您說“這樣好”,表示咱們已經領會了您的意思就好了。
一伙人從營帳出來之后就商量了起來:有了這么好的新思路之后,以前很難解決的部門定名什么的就非常簡單了。
按照“對應取新名”的好方法,一伙人很快就構建起了“市區”的管理框架。
市長于奇正,副市長李墨寧、烏蘭麗婭。
“官員管理局”,簡稱“官管局”,對應“吏部”,局長阿緹雅。
“籍冊管理局”,簡稱“籍管局”,對應“戶部”,局長趙奮。
“軍事管理局”,簡稱“軍管局”,對應“兵部”,局長常固。
“教育管理局”,簡稱“教管局”,對應“禮部”,局長王忠寶。
“治安管理局”,簡稱“治管局”,對應“刑部”,局長巴哥那。
“營造管理局”,簡稱“營管局”,對應“工部”,局長蘇逍。
“市長保衛軍”,簡稱“市保軍”,對應“御林軍”,軍長張寵。
為了公平起見,區的管理人員盡量采用“異地為官”原則。
白區區長王策,烏區區長呼衍觸機,休區區長烏蘭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