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也好,在家里也能多陪陪幾個老人家。
這天,家里來了一大群客人。
這些人有一部分是鎮南縣的人,男女都有。還有一小部分就讓秦曉鸞有些詫異了,秦氏集團的白景明等人。
他們是怎么聚在一起的呢?答案是:去投奔于奇正的。
往深里一問,不由得啼笑皆非。
于奇正在沐兒張寵家鄉那可是神一般的人物,他和于郎部曲的故事在精忠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光是他本人,張寵也成了縣里很多年輕人的偶像。
為什么呢?畢竟于奇正年歲比他們大一點,加上位置太高,高到不敢想的地步,那就感覺有點遙遠了。
張寵就不同了,和他們這些剛剛成人的大孩子年歲相仿,而且就是精忠縣的人。
去鎮南縣的第二批于郎部曲中,就有幾個是張寵的鐵粉。
現在張寵跟著于奇正去了北方,那肯定要去找偶像。
另外幾個農夫農婦模樣的表示,他們主要是要去找迦葉大師。
迦葉大師在鎮南縣布道,收了一批信徒。
他離開后,本人還覺得沒什么,在哪里都是弘揚佛法嘛。
但這幾個信徒感覺就不一樣了,大師走后他們也到其他廟宇里做法事聽講壇,但始終覺得不是那個味。到后來,就覺得現在見到的這些和尚都是打著佛法的旗號斂財的騙子。要想聽到真正的佛法,還是得去找迦葉大師。于是一伙人變賣家產,要去找迦葉大師。
還有幾個廚子,是鎮南縣酒樓的。
于奇正走后,曾慶福回到京城當御廚,他們留在鎮南縣繼續開酒樓。本來過得好好的,前段時間縣里突然宣布這些產業都要收歸官有。
收官就收官吧,反正就是做一份事拿錢而已嘛。
可接下來的事情就很讓人氣憤了。
開始是縣里的官員們接待都到酒樓來,至于錢嘛,都官有了還給什么錢?
接著就是各級小吏和辦事的也紛紛前來打秋風,酒樓這邊也沒個管事的,反正又不是誰的錢,吃就吃唄,何必去得罪人?
這些人來吃還不說,排場還大,沒到吃飯的時間就把位定下,來消費的客人都訂不到位置。
這么一來二去,很快就把當初曾慶福攢下的那點底子敗光了。
接下來就是廚師們沒錢發餉銀,去找到縣太爺,得到的答復是縣里哪有錢給你們發銀錢?
廚師們無奈,于是跑來京城投奔曾慶福。
可曾慶福現在自己在宮里做御廚,也沒法開酒樓啊,于是建議他們去投奔于奇正。
最讓秦曉鸞受不了的,是一群濃妝艷抹的女人。
這些人都是王忠寶在鎮南縣開的青樓里面的姑娘,她們遇到的情形和廚師們差不多。現在不光是不賺錢,還得經常受氣。
大家無比懷念王忠寶,那時候不被盤剝都賺到錢不說,誰敢欺負咱們啊?
聚在一起一商量,現在就算去別的地方,賺不賺錢姑且不論,受氣受罪是肯定的。干脆橫下一條心,去投奔王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