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舉薦英國公世子徐高材!”莒國公叫了出聲。
所有人馬上反應了過來:這真是個好主意。
徐高材本人最近多次表示要一雪前恥,不惜馬革裹尸。他老子英國公也死了,也沒法從棺材里面跳出來反對。再說了,圣上都說了,也不用去打仗,就是晃蕩一圈。
實在沒有比他再合適的人選了。
“我反對!”太子李經終于開口了。
不等李經解釋,李世明直接打斷:“反對無效。就這么定了,讓徐高材領兵去一趟。”
就這樣,在秦曉鸞處干了不到十天的徐高材,就升為“征西將軍”了。
。。。。。。。。。。。。。
市區范圍的雪是越來越大了。
往年這個時候人們就是縮在帳篷里,等待漫長的冬天過去。反正是出去除了挨凍之外,什么事都做不了。
今年的情況就大不相同。
幾乎所有的人每天都有事做。牛馬市場需要有人照料吧,市區的基礎建設也要人做吧,還有些部門,比平日里還要忙。
比如說毛毯廠,部隊的毛毯訂單做完之后,又有了新的訂單——皮毛軍裝。
毛毯廠的女工們設計出了一套保暖性特別強、行動不受影響還非常好看的軍裝。
軍中見到樣品的將領全都動了心。
常固自己也忍不住心癢癢,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打了個報告。沒想到的是,報告剛一交上去就批了下來。
財政開發最艱難的時候是起步時期。比如磚窯、樓房、道路的材料,都需要銀錢和很大的人工。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大生產運動,很多建筑建設起來并開始運轉之后,壓力就大大減輕了。
維護成本相對于建設成本來說,比例占得極小。比如磚窯,剛開始建設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人工材料,現在就只需要日常生產的工人了。
目前市里的開支主要是建設人工開支,但現在天氣轉冷,能做出的事相對減少,這個開支比前階段還低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財政有了穩定的來源。
那些分期付款的房子每個月都有進賬,因為人們都有錢了所以人頭稅也是按月收取,就這兩項就已經達到收支平衡了。
讓財政進多于出的關鍵轉折點來自于商稅。
江南春的主動納稅,打開了籍管局的新思路。
蘇逍提出可以參照秦氏集團的運行模式,李墨寧等人再三研究后,對全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制。
第一批建立起來的是“市有企業”。
成立了“市營造集團”,蘇逍兼任總經理。
毛毯廠更名“市服飾集團”,沐兒任總經理。
江南春更名“市娛樂集團”,王忠寶兼任總經理。
人視臺更名“市文化傳播集團”,總經理蘇喜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