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無恙感動的涕淚橫流,下決心成為一個最好的軍醫,絕不辜負于帥的厚望。
別說,說不定他還真是扁鵲的子孫,在醫術上很有天份,加上勤學不倦,很快就成了軍中醫術最牛的人。
青二醫還在建設中,他們這些軍醫就先過來學習。
對此,一開始扁無恙是非常高興的,又有機會跟著迦葉大師學了。
但來了不久,扁無恙就覺得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醫館還沒建好,病人們都是到青一廟來求醫。
來的病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平民百姓,大多也都是傷風咳嗽之類的病癥。
扁無恙很是覺得沒意思。
我是軍醫,要學的是那些救命的醫術。這一天天的,搞這些肘腋之患瘡疥之疾,實在是太沒意思了。
何巧手找到了他。
對這個女同學,扁無恙還是很佩服的。如果說對何巧手有什么不好的看法,那就是扁無恙覺得何巧手有一身本事,不去用到“治大病”的正道上,搞一些什么防凍膏之類的,很令人遺憾。
“扁軍醫,你看看這個,喜歡嗎?”何巧手遞過來一本書。
扁無恙看了一下書名——《諸病源候論》,心想又是什么醫理之類講一番大道理的吧?
本來沒什么興趣,但何巧手專門來找自己,也不好拂了她的美意,當即漫不經心地隨手翻開。
才看兩頁,扁無恙的眼睛都直了,接著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又片刻后,扁無恙像是捧著最珍貴的寶貝一樣,緊張地問道:“何,何,何同窗,這本書能否借給我看一看?”
何巧手開懷大笑起來:“不用借,這就是送給你的。”
“真的?”扁無恙像個孩子一樣跳了起來。
何巧手微笑點頭。
黃公子除了拿方子之外,隨身帶的醫書也用于交換防凍膏了。
像他這種醫藥世家公子能帶在身上的,無疑都是很難得的典籍了。
因為黃家主要就是開藥鋪的,所以幾本都是藥理方面的,這正好對上了何巧手的胃口。
醫理方面的,也就是這本《諸病源候論》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何巧手深感中醫之博大精深,誰要說想全部都吃,最后就是貪多嚼不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何巧手決定將精力集中在藥理方面,也正好對上現在做的事。
這本書雖好,但自己一時半會是沒時間學習的,于是就想到了扁無恙。
本打算和扁無恙告辭的,可他已經完全陷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中,全身貫注地看著書,嘴里還不斷念著書里的內容:夫金瘡腸斷者,視病深淺,各有死生。腸一頭見者,不可連也。若腹痛短氣,不得飲食者,大腸一日半死,小腸三日死。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涂其際,勿令氣泄,即推內(納)之。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其汁,持洗腸,以水漬內之。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后乃可進飯耳。飽食者,令人腸痛決漏。常服錢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