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扁無恙和何巧手說了開辦護校的事,王忠寶眼睛一亮。
人都是有理想的。寶哥雖然是個太監,也不例外。
從最開始,他的位置就是對應禮部。
問題是于奇正這人對什么各種“禮”完全就不感冒,好不容易有一次祭天儀式,還被迦葉老禿驢給搶去了。
從職責來說,王忠寶的正事就剩下教育這一塊了。
可問題在于,咱這里又不搞科舉,蠻族人更是對學文化沒興趣,經過一番調查,很少有人對“讀書”這玩意感興趣。就算開辦學堂,估計也找不到幾個學生。
無奈之下,王忠寶只能暫時擱置辦學堂的事,閑的無聊去興辦了江南春。
借調到這邊,也是因為高級干部中就他比較閑一點。
現在礦業集團已經走上了正軌,能夠去從事自己光輝的本業,正好。
雖說也算不上什么學堂吧,但至少也屬于教育嘛。
王忠寶跟著扁無恙和何巧手回到了市區。
不管在任何地方,有了高層干部的介入,事情都會順利得多。
王忠寶到市區的當天,就安排確定下來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申請興辦護校,經阿緹雅審批,給了藥廠旁邊的一塊地。
第二件事情就是找到稅收和商業管理局,問局長趙奮玉石市場的事。
其實市區里面的兩個“市場”,現在都名不副實。
比如牛馬市場,雖然現在里面都是牛、羊、馬,但因為現在糧食統一調撥,根本就不存在交易。
而玉石市場,前一段時間都是對方建筑材料。到現在為止,也只有一家商戶。
而且這家商戶賣的并不是玉石,而是陳伯那邊生產的瓷器。
問題是,瓷器的產量有限,基本上市就沒了,所以也沒什么人。
對趙奮來說,現在市里的財政收入已經足夠用了,也沒這個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上面。
兩人一番攀談,咱們現在有了天下最好的和田玉礦區,得往外賣,給市里賺錢啊。
于是第二天趙奮就通知玉石市場里面的建筑材料轉運出去,然后搭建一間間的商鋪。
財大氣粗的王忠寶,當即買下了臨街的兩整排。
單層商鋪的建設時間,比商住一體化的房地產快多了。
礦業集團的玉石開始往市區這邊運送。
幾天后,玉石市場臨街店鋪開業,里面都有了玉石。
可是,要把這樣一個市場迅速宣傳出去,又成了一個難題。
前段時間和蘇逍接觸比較多,王忠寶突然記了起來蘇逍聊到過的荊州人視臺那邊的廣告,于是就去找市人視臺臺長蘇喜兒。
蘇喜兒正在為這事頭疼呢。
在荊州,人視臺可是一個很賺錢的部門,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廣告。
可在這邊完全不一樣。
首先,不同于商賈云集的荊州,這邊根本就沒有什么商人。
然后這邊的大型企業基本都是市有企業,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產品都不愁銷路,不需要做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