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圣上只能下這么一道詔書,表明在和市區的通關中,大儀朝還是占據主動權的。
一來,咱們沒有給他們最需要的糧食。二來,這象征著咱們什么時候想封關還是能封關的。
至于第三層含義嘛,就完全是為了太子殿下您了。
圣上百年之后,開關放糧的決定權在您。
您不同意,于奇正也沒什么好責怪您的;您同意,那么他就要顧念您的這筆交情,不會輕易反目成仇。
秦曉鸞說完之后,李經長嘆一聲。
若不是女兒身,這可真是國家棟梁啊。
秦曉鸞見狀,于是安慰了一句:“太子殿下無須想太多。好皇帝不止一種。漢武帝開疆擴土武功無雙,難道漢文帝、漢景帝就不是好皇帝嗎?”
李經聽聞,當即作揖道:“謝曉……才人指點。”
看著李經離去的背影,秦曉鸞的眼睛瞇了起來。她知道,今天的這番對話對李經、對她自己,將來會非常重要。
。。。。。。。。。。。。。。。
皇宮里。
獨孤皇后問道:“經兒,聽說你去找武才人了?”
李經一臉惶恐地答道:“母后……”
獨孤皇后說道:“現在已經有御史就這事上了奏章了。”
李經臉色變得煞白。雖說這事不合禮儀,但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過自幼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李經很清楚:大事不大事,往往不取決于事情自身的大小。一件小事,如果真要上綱上線,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同樣,一件大事如果要壓下來,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獨孤皇后擺擺手:“不必驚慌,母后不會怪你。孩子,和母后說說,你們談了些什么?”
李經瞠目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按道理來說,母后叫他前來問這件事,肯定是要重重責怪一番。畢竟,以太子之身和后宮妃嬪見面,這可不合乎禮儀。
可現在母后卻沒有任何責怪自己的意思,這又是個什么情況?
獨孤皇后嘆了一口氣,摸著李經的頭說道:“孩子,你還是不懂當母親的人的心啊。”
說完這句話之后站了起身:“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安分守己,不要惹事生非。但是……如果自己孩子老實,別人過來欺負,怎么辦?”
獨孤皇后加重一字一句地說道:“經兒,記住母后今天的話。如果是別人來欺負你,拿起刀去砍他——像你父親那樣。”
李經愕然看著母親,完全就不敢相信這是從她口中說出來的話。
獨孤皇后眼中閃出兩道凌厲的光:“不管這個人是誰!”
說這話的時候,平時那個慈祥賢惠的皇后,渾身散發著母儀天下的光。
這個“儀”,是“威儀”的儀。
巨大的壓力讓李經一下子跌坐在地下,身子微微發抖。
“像你父親一樣拿起刀去砍他,不管這個人是誰”,這句話換在別人家或許只是一句狠話。
但在他們家,當年青武門事變,父親就是拿起刀砍了伯父和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