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必須要給這些人留好后路。
這個后路怎么留呢?就是給他一個新身份和錢,讓他們能有個好歸宿。
這樣的事在官場中,屬于是心里都知道但是沒法說出來的。
所以那些縣令,只要上官這么一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閆本德問道:“可是這也沒有用啊,就算我要到了兩個新身份,可咱們有三個人啊。”
這次連弟弟都笑了起來,大哥這話也實在是太不懂得變通了。
雖然說只有兩個身份,但他們也已經足夠用了。
皇上點的陵墓建設負責人只是一個。換句話說,他們三人就是三選一而且三只選一。
既然只會被選中其一,那么就是說另外兩個人是安全的。
從理論上來講,只要有一個名額就可以了,但為什么要兩個名額呢?
這就是起一個保險的作用。
如果是選中了閆本德兄弟中的任何一人,因為他們兩年齡身高長相都相仿,所以不管選中了誰,用掉那個名額就可以了。反正另外一個人也不需要這個名額了。
如果選中的是妹夫,那就用他這個名額,另外兩人的名額就可以作廢了。
為了掩人耳目,咱們現在就可以再那邊偏僻處買一個宅子,然后請一些仆人,咱們三有空時就去看看。
區別在于,妹夫就是自己,而閆本德兄弟兩不管誰去都是同一個身份——那個新身份。
只要兩三年年回去一次,咱們就都可以算得上那里的常住人口。因為這種事太普遍了,商人在外做生意賺了錢買房置地,然后因為生意原因兩三年才能回去一次。
更妙的是,本朝例制官員都要輪換,這些地方官最多五年就要調任。承辦這件事的縣令五年內就去了其他地方,這些齷齪事也不可能紀錄在冊,縣令也不可能對人說。對于這個縣令來說,這么一件小齷齪事也根本不會放在心上,沒多久就遺忘了。
那么就是說,只要花五年不到的時間,就能“創造”出一個原本不存在但是在戶籍上又是客觀存在的人的人,事后不管怎么查檔案也查不出來。
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了戶籍這件事。
閆本德兄弟不由得嘖嘖稱奇。但不得不說,這還真是個天衣無縫的計策。
兩人興趣愈發高漲,連忙問妹夫怎么實現墓地逃生的問題。
妹夫顯然已經全部想好了。他先問了一個問題:“雖說帝陵具體方位誰都無法預知,但有沒有大致方位?”
這個問題看上去就是一句廢話。
既然是帝陵,肯定不會距離京都太遠。
一方面是因為如果太遠的話保衛方面不好控制,另外一方面就是也是后世子孫好祭拜。
試想,如果帝陵距離京都千里之外,后世子孫如何去掃墓?
不管哪個朝代,孝這個字,或者說祖先崇拜,是絕對不會改變的。不管是多少世的子孫當皇帝,必定要定期給祖宗掃墓。
所以,帝陵最遠最遠也絕對是在距離京都不超過三日的行程范圍內。
閆本德問道:“可是即使知道了是在長安三日路程范圍內又有什么用呢?要知道以長安為中心,三日的行程范圍所涵蓋的面積也非常的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