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來說,也有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一個族群準備全族人和另外一個族群打架,求神族或者妖族賜予力量打贏,那怎么畫?
如果把自己的族人全部都畫出來,估計還沒畫完就被對方打得鼻青臉腫了。
這個時候倉頡出現了,他準備通過“文字”來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在這個時候,人族的一個特征成了決定以后事情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這個特征就是內斗。
或者因為資源,或者因為貪婪,在人族內部之間從你罵我一句我推你一把,發展到拳腳相交,再發展到族群之間的戰爭。
通過戰爭所能獲取到的利益,遠遠大于勞心費力去采摘耕種漁獵。
于是就有了一句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指的是和神族妖族之間的交易,戎指的就是打仗了。
這句話意思是:對族群來說,最大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打仗了。
其實這句話中還有一些潛臺詞沒有明說,那就是:兄弟們,咱們應該這么干哈。咱先求神族妖族他們賜予力量,然后就用這些力量去打隔壁村子。打贏了隔壁村子之后,咱們就能搶到他們的財產。這樣咱們就有更多的本錢去和神族妖族交易,獲得更大的力量,再去打遠處那個村子。按照這種模式,咱們就能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在當時,最牛的兩個老大就是黃帝和蚩尤了。
能成為大哥大,自然眼光比常人遠一些——比如對科技的重視。
知道倉頡造出了字之后,兩人都意識到了這個“新型發明專利”的重要性。
有了文字之后,就能大大提高和神族妖族交易的效率和精確度。
于是兩人分別找到了倉頡。
黃帝這人比較斯文,他是這樣說的:倉兄啊,咱們兄弟之間感情……對了,你那天半夜里趴在周寡婦墻頭那事我可沒看到啊。
蚩尤就比較直接了,搖著碗口大的拳頭把倉頡家門打了一個窟窿。
作為文化人,倉頡可是急壞了。雖說自己才貌雙全才高八斗,但也得罪不起這兩個大佬啊。
就在倉頡愁眉苦臉之際,周寡婦給他出了一個好主意。
倉頡把造出來的字分成了兩個版本。一個是用眼睛看的,稱之為陽文。另外一個是用手摸的,稱之為陰符。
然后分別交給黃帝和蚩尤,兩邊都不得罪。
這里倉頡使了個小心眼,他把陽文交給了黃帝,畢竟用眼睛看的文字自然更加直觀和快速。
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相對而言,黃帝“把爬寡婦墻頭的事說出去”對他的震懾力要高于被蚩尤揍一通。
兩種不同的文字,讓這兩個大族群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區別。
在此之前,不管是哪個族群,都是有時候和神族交易,有時候和妖族交易。
但有了陽文和陰符的區分,這種情況也漸漸地變了。
和人族一樣,神族的正常活動時間是白天。陽文是用眼睛看的,書寫和使用都是在白天進行。這么一來,人族用陽文和神族的交易就越來越多。
陰符雖然沒有陽文“看”的優勢,但也有自己的長處。因為是用手指摸的,所有不受光線的局限。和陽文相比,具備“全天候”的優勢。這樣一來,蚩尤就和喜歡晚上活動的妖族走得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