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蝗蟲。
一個人和一只蝗蟲,兩者之間的力量相差之大,大到了沒有人會把蝗蟲當做是對手。
人類科技不斷發展,蝗蟲卻始終停留在原地不動。
但不管人類科技發展到多么高的高度,始終未能滅絕蝗蟲。
不僅僅是不能滅絕,當成千上萬只蝗蟲聚集形成蝗災,人類根本就無能為力。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蝗蟲所依仗的,只有一種能力,那就是繁衍。
由此可見,對一個族群來說,繁衍能力可不是什么可有可無的東西。
人類雖然在遺傳上獲得天賦不如神族和妖族,但在繁衍能力上卻遠遠超過了他們。
最初的神族和妖族,也并不是長生不死的,依舊面臨死亡和輪回的威脅。
只不過,他們的壽命比人族要長很多。
關于壽命長一些這件事,其實李淳豐還有一個更驚人的想法。
壽命的長短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對的。或者說,不同物種對于“時間”的概念完全不同。
這一點正如“動”和“靜”是相對的。判斷“動靜”必須是以某物為原始參照物,時間也一樣。
有些蟲類,春生秋死。
以人族自身為參照物來看,它們的生命非常短暫,謂之“夏蟲不可語冰”是也。
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它們的一生中,同樣經歷了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或許和我們一樣,每只具體的蟲都經歷了屬于它的親情愛情友情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當我們嘲諷“夏蟲不可語冰”的時候,有意無意間遺忘了,我們自己也看不到二百年后的季節。
由此,任何生命的長度都是相對的。決定這個長度的,是你所選擇的參照物。
從這點意義上來說,“蟲生”的精彩程度和時間長度并不亞于“人生”。同樣,神仙的生命也不比人類長。
相對于他們正在討論的問題,這是題外話,還是回到“繁衍能力”和“念力”的話題。
人族強大的繁衍能力,讓這個族群具備強大的整體“念力”。
一個人只是一滴小水珠,但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汪洋大海。這種力量,對需要依靠“修行”變得強大的神族和妖族來說,實在是太龐大了。
雖然李淳豐尚未想明白蚩尤和妖族之間的交易是什么,但現在完全可以確定黃帝和神族的交易,肯定是通過“念力”來交換。
從此后,人和神仙的交易,就是付出“念力”,也就是誠心祈禱請愿。
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這筆交易并不虧。畢竟那些不可捉摸的“念力”,對生活并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用一件對自己沒什么實際作用的東西換取實實在在的好處,對方也提高修為,是一件“雙贏”的事。
當時沒有人能意識到,不管對任何物種來說,“精神”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強大的力量。
說到這里,李淳豐突然驚叫起來:“我知道蚩尤和妖族的交易付出了什么了!”
秦曉鸞忙問道:“什么?”
李淳豐面色蒼白答道:“靈魂。”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死后會變成“鬼魂”。同念力一樣,鬼魂也能看作是一種能量。對活著的人來說,這種能量如同念力一樣,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也是一個可以“雙贏”的交易。
從此,三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神族獲得了取之不盡的念力,法力不斷加強。發展到后來,什么“金剛不死”之類的也就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