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一個有經驗的酷吏,去查這么一件鎖定了范圍的案子會查不出來。因為對他來說,這事能不能查出來對他的影響很大。查清楚了,立功;搞不清楚,肯定會受到皇帝責罰。
能刻字的就是居住在那附近,或者是隕石落地后到過那附近的人。
假如真是本地居民所為,在酷吏的種種手段之下,不管有什么異常人和事都會竹筒倒簍子,全部說出來。只要有任何的蛛絲馬跡,酷吏都絕不會放棄,而是一直追查下去。
且不說其他的,有兩件事酷吏肯定會做:調查從隕石墜地到發現刻字期間靠近附近范圍的人,以及那段時間每個人的不在場證明。
也就是說,即便有本地人被收買干了這事,到了這個時候會在嚴刑之下交出真相,又或者通過本地其他居民提供的一些事情中被查出來。
但為什么一直到最后都沒能查出來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作案者不是本地人,所以不管在本地怎么查,也不可能得到結果。不僅如此,這件事必定是經過了周密計劃,因此沒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因為酷吏肯定也想過“流竄作案”這種情況,必定非常細致地查探過這段時間來過的外地人。
但因為他始終沒能查出相關信息,也就不敢把這方面的情況匯報給秦始皇。因為假如說“可能是流竄作案”但又找不出任何線索無法追查,這就是能力嚴重有問題,秦始皇絕對會要他的腦袋。
要想保護自己,也只能用“是這里的人干的,但是因為相互遮掩查不出具體的人”這個說法,然后提議“寧殺錯不放過”。既然現在查不出來,干脆把這些人全部殺了。反正案犯就在這些人中,鏟草除根也就沒有危險了。
也就是如此,《史記》里才用了“黔首或刻其石”這樣的描述,大意就是“大概是百姓刻的”。這里說的“百姓”自然是指的附近居民了。
很難想象有人沒有任何目的就干這么一樁殺頭滅族的傻事,類似謠讖的編撰者都是因為政治目的。
做這件事最大的難度就在于“事后不被發現”。很明顯,刻石后秦始皇不可能不派人查,要想做到完全不留下蛛絲馬跡,不僅需要心思細膩,更需要掩藏身形的能力。也就是,整個過程都不被人發現。
具備這種身手的,一定是武功高強之人。
但無論是江湖游俠還是宮廷侍衛之類的武林高手,自身都不太可能起這個心,只可能是受人指使。
那么問題就來了,能指使這種武林高手做這件事,必定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又或者能給予對方很大的好處。聯系到這件事的政治性質,那么這個主使者必定不僅有錢,還有勢力。
盡管能確定了大致人群,但還是沒有什么頭緒。恨秦始皇而且有能力的人多了,不說別的,就六國那些殘留貴族就不少。
聯系到后面的一些事,李淳豐的目光才逐漸懷疑到趙高身上。
剛才和秦曉鸞說到《李斯列傳》時,想到其中另外一段記載,才終于恍然大悟,徹底想通了所有的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