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間氣氛一度凝滯。
皋陶氏族長連忙出來打圓場:“姜兄一番苦心,我等又非忘恩負義之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佩服不已。”
“但我等確實不如姜兄想的遠,誠心想請姜兄指點一二,當然,姜兄有所顧慮,我等也能理解。”
既肯定了姜明的作為,又道出那人所言事出有因,可謂兩不得罪。
姜明拱了拱手道:“皋陶兄謬贊,在下愧不敢當,只求我以誠待人,人以誠待我。”
原則不能變,今日大家聚在這里暢所欲言,是共同商議,而非我姜氏懷有陰謀。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法不責眾。
如果讓新皇覺得姜氏是始作俑者,那姜氏就完了。
大夏立國以來,因夏皇打壓,九階部族不見得會滅族,但淪落為三流小部族可不在少數。
反之將責任平攤下去,新皇繼位不久,正值四方叛亂,只要做的不過分,縱然心有不滿,亦不可能一次性將大半九階部族全都滅了。
皋陶氏族長笑了笑道:“那在下來個拋磚引玉,說些不成熟的想法,還望姜兄和諸位指教。”
“依在下看,如今擺在我等面前的,無非就兩條路,一條便是置之不理,任新皇怎么說,裝聾作啞,一條便是積極響應,盡快拿到晉升巫神境的資格。”
“其關鍵在于新皇對此事的態度,若他朝令夕改,選第一條就避免了一大筆損失,反之新皇信守諾言,我等將錯失晉升巫神境的機遇,逐漸落后于那些有族人借機晉升巫神境的部族。”
在場的族長聞言紛紛點頭,皋陶氏族長的說法,和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
若真能通過付出一些資源,換取晉升巫神境的資格,絕對物超所值。
可為何遲疑不決?
還不是他們異地相處,覺得夏后氏為了自家利益,不會輕易放開禁令。
誰敢說新皇如此做,不是權宜之計,只是為了坑一筆物資和人手度過難關?
待大夏危局一解,立刻翻臉不認人,誰敢說半個不字?
若在這段時間內,家族有人晉升巫神境,那還好說,穩賺不賠。
若沒有呢?豈不人財兩空?
重黎氏族長接道:“依我看,這取決于新皇是否需要倚仗我等?”
當即有人語氣飄忽不定道:“若叛亂不止,外患不休,新皇為了保住大夏天下,自然會像這次一般退讓,信守諾言。”
“若叛亂被平定,你我的想法便不再重要,結果如何,諸位想必無需在下贅述。”
各大部族族長聞言心思活絡,看來這場叛亂對我等而言,亦非壞事。
其中部分與作亂部族有聯系的部族族長,開始在想,怎么做到不著痕跡支持一下叛軍?讓叛亂持續更久一點。
反正這種事,他們以前不是沒做過。
但凡夏后氏逼得太狠,四方總有亂事發生,將注意力吸引過去。
這幾乎成了各大部族心照不宣的默契。
方才提出異議的那人,再次跳出來道:“姜兄,皋陶兄的想法亦是我等多數人的想法,不知道姜兄有何賜教?”
姜明瞥了那人一眼,淡然道:“大家都是同樣的想法嗎?還有沒有其他的?”
不知是因為皋陶氏族長的確提到點子上,還是其他人不愿表露想法,眾人紛紛附和道:“我等就是這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