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祭師抬手指指洞頂滲落的雨簾,繼續說:“其實圣地內空空蕩蕩,和這里的環境差不多,都是一座秘洞形狀,洞中匯流有雨簾水幕,區別在于圣地位于山巔,而非崖間!”
這話讓丁醒三人都有些詫異,齊聲問:“難道這秘洞也是圣地?”
雨祭師模棱兩可:“算是,但也不是!當年的洞府之所以被稱為圣地,是因為那里孕化出了一塊雨斧殘匕,這里擁有與圣地相同的孕化環境,但殘匕始終未能成型,只能稱為候選圣地!”
聽聞這番驚人言論,丁醒三人俱都仰頭觀摩,重新打量秘洞環境,但他們看來看去,并沒有瞧出新奇之處,洞中除了雨珠就是雨滴,其它什么也沒有。
那雨祭師知道他們心有疑惑,等走到秘洞盡頭,幾人站定以后,雨祭師甩袖托出一柄乳白圓珠,這珠子只有指肚來大,珠外散射有寒氣。
“起!”
只見雨祭師揚手一拋,冰珠懸定在半空,緩緩自轉,每轉動一次,球外即有奇光閃耀,這光一經探照出來,整座秘洞剎那間光芒大盛,攀附在洞璧上的雨水全在閃爍光華。
丁醒環顧打量,感覺洞璧上像是貼了一層光幕,璀璨奪目,看去美輪美奐。
不過隨著雨祭師收回冰珠,光幕也隨之消隱,再也尋覓不到蹤跡,整座秘洞又恢復成了平平無奇的黯淡狀態。
“此珠名為‘冰素珠’!”雨祭師托珠在手,給丁醒三人言道:“先天有九素光華,全是自然天氣誕生時凝結的光芒,冰有冰素光,雨有雨素光,光力雖然不同,卻都出自同源,因此我祭動這一顆‘冰素珠’時,它爆發的冰素光瞬間就與秘洞內的雨素光產生感應!”
丁醒這才明悟,剛才看到的洞璧光幕,竟然是凝結在此的雨素光華,按照雨祭師的說法,九素光華出自同源,那么所有素光應該都能相互感應,并且融合為一,小書妖的月素光想必也能導致光幕的涌現。
那邊鋒與莽牛卻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只聽他們問道:“自古以來,九素神器都只有素之光華才能驅使,也只有素之光華才能溫養!雨祭師,你剛才說這座秘洞能夠孕化雨斧殘匕,難道殘匕藏在雨水當中嗎?”
雨祭師點點頭:“當年冰鎧部落占有圣地后,遲遲找不出圣地秘密,索性直接摧毀,當時他們把整座山峰打的粉碎,圣地因此消失!誰曾知道,其實圣地無處不在,只要禁地當中還在下雨,就能慢慢誕生類似這座秘洞的素光窟,有素光在,就能牽引雨水進來,漸漸促成雨水凝固,直至重新演化為雨斧殘匕之形!”
可惜整座禁地常年都有修士出沒,即使雨花澤內偶爾誕生了素光窟,很快就會被修士光臨破壞,雨斧殘匕想要凝固成型,早就喪失了先天條件。
覆雨部落的落雨匕之所以能夠演化出來,那是因為‘燭影禁地’一直處于封印狀態,當時尚未被九素部落修士發現,等九素部落修士找到禁地入口,大舉侵入探險后,導致環境發生劇變,孕寶條件就此消失。
當年九素部落初入禁地,總共找到九柄神器,其中六柄完好無損,三柄則是殘缺。
覆雨部的落雨匕、素真部的月素棍、照雪部的雪影鏢,情況一模一樣,這三柄神器的殘軀仍舊藏匿在‘燭影禁地’當中,至今沒有被徹底攝煉出來。
丁醒想要偷盜九素神器,落雨匕、月素棍、雪影鏢的殘軀都是首選。
雨祭師可猜不到他的心思,仍舊以為他是族人磐石,繼續講解有關覆雨部落的秘密:“其實,想要凝煉雨斧殘匕,不是非得素之光華不可!當年我九素部落聯手闖入這座禁地,除了找到九柄神器,還曾得到一部上古功法,那就是名震雪原的《九素還紫經》!此經上說的明明白白,只要修成就能輕松駕馭九素神器,本該是御寶決才對,但我們先賢把此經修至圓滿,仍舊對神器不起絲毫作用,逼不得已才另辟蹊徑,開創出了素光御寶之法!”
丁醒聽到這里,不由聯想到當年在冰宮洞府觀摩到的‘九宮’壁畫,他正是從壁畫中領悟到指卦運轉,這才能一舉修成《一念成文》。
他不禁尋思:‘這些雪原修士找到的《九素還紫經》,是不是只有經,而沒有卦?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在元神投影中學會的斧卦,可就是唯一的真傳之秘了!’
當然這僅僅是丁醒的猜測,真相到底是什么,他必須把《九素還紫經》弄到手才能一見分曉。
他在惦記著雨祭師的九素功法,雨祭師也在惦記他的小書妖。
其實雨祭師長篇大論說這么多,就是為了引出小書妖:“磐石,把那頭小妖取出來吧,如果我沒有料錯,你擒抓的人嬰小妖,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守宮月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