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發起者,那個眼鏡男子,向李悠然表示歉意,說自己之前眼光不行,一度有些冒犯,請李悠然原諒。
其余人也借機同樣向李悠然表示歉意。
說自己太膚淺了,請李悠然不要和他們一般見識。
李悠然笑笑,示意大家不必如此,他并不在意。
李悠然看得出來,所有人都是在真心實意的表示歉意,他自然接受大家的歉意。
至于那首詩將最后一句寫出之后,現場局勢完全發生改變,也在李悠然的預料之中。
之前系統掉落這首詩,他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同樣感到相當的驚艷。
感覺比看到一首經典好詩,還更感到驚艷。
主要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那一刻,那種突如其來的驚喜與恍然大悟,真的難以用言語去表達。
會讓現場的局勢在突然之間完全逆轉,一點也不奇怪。
李悠然非常欣喜系統之前掉落了這首詩。
這首詩是地球上,清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鄭板橋的作品。
有多個版本流傳。
版本差別主要在最后一句上。
李悠然這里寫的是,“飛入蘆花皆不見。”
另外還有,“飛入蘆花都不見”、“飛入蘆花總不見”兩個版本。
只有一個字不同。
細細去品味的話,會感覺這三個字的韻味,各自略有些不同。
很有意思。
另外還有一個版本,那就是將蘆花,寫作是梅花,“飛入梅花皆(總、都)不見”。
李悠然覺得蘆花似乎要更好一些,所以他選擇的是蘆花。
另外,也有這首詩的最初版本,是出自清代乾隆皇帝的說法。
說法和版本略有不同,但這并不影響這首詩,成為非常特殊和神奇的存在。
在地球上,這首詩的知名度很高。
現在,李悠然將它帶到了這個世界。
李悠然相信,它在這個世界的知名度,也同樣會變得很高。
非常讓人期待!
秦月這個時候非常的興奮和激動。
她知道,她就知道,李悠然寫出那樣的前三句,是有原因的。
前面三句的平庸,是為最后一句的精彩鋪墊。
敢這樣寫詩,可謂是藝高人膽大。
或許只有李悠然一個人敢這樣寫詩。
看到現場所有人此時的反應與表情,與之前完全是兩個極端。
看到所有人都在向李悠然表示歉意。
想到這些人終于知道了,鬧笑話的人不是李悠然,而是自己。
秦月的心情就前所未有的愉悅。
爽!感覺相當爽!
杜然這個時候哈哈一笑,對李悠然說道:“我就知道,詩友的作詩能力很強。現在看來,詩友的作詩能力,應該還要在我之上。不知詩友是哪里人?如果是比翼城人的話,那我就相當羞愧了。我哪里是什么年輕一輩中的第一人?詩友才是。”
杜然這話讓現場所有人都是一驚。
這人的作詩能力,竟然比杜然還強嗎?
再細細一想之后,又緩緩點頭。
也許,的確有可能。
比翼城詩詞領域年輕一輩中的第一人,要換人了嗎?
還有,杜然大方承認對方更強,也讓人十分佩服。
如果是自己……估計是不會就這樣承認對方更強的。
也不會就這樣把比翼城詩詞領域年輕一輩中第一人的榮譽,拱手讓給對方。
這樣的榮譽有多少人會愿意拱手讓給別人?
眾人對杜然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