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李悠然,宋易也有這樣的想法。
作為釣魚愛好者,遇到釣魚的人,總是會很想去看看魚獲如何?
現在,聽老者這樣說,三個人更是立刻圍了過去。
李悠然問道:“老人家,這座橋真的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嗎?”
老者點頭道:“有啊!這座橋修建于唐代。是不是有一千多年了?”
竟然建于唐代,比那座古塔的歷史還長。
李悠然、宋易、古意三個人都微微一驚。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老人家,你對這座橋似乎非常了解。可以更詳細的和我們說一說這座橋嗎?”李悠然又問答。
一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石橋,總是會讓人非常有興趣。
老者微微一笑,點頭道:“那我給你們說說。這座橋修建的具體年代,已經難以考證了。但可以肯定在唐朝時,就已經存在了。在歷史上曾經有多個名字。最近一個名字叫做段家橋,也稱段橋。”
“段橋?”李悠然道,“以姓氏為橋名。這其中應該有什么典故吧?”
老者哈哈一笑,說道:“不錯,小友很聰明。‘段橋’這名字,的確有一番由來。
在很早以前,這里沒有這一座橋。只有一座簡陋的木橋。
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著—對姓段的夫婦。
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
男的在湖里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些自家釀的土酒。
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時,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
老人身無分文,卻希望能夠留宿—夜。
夫妻倆熱情的招待了老人。
第二天清早,老人臨別時,為了感謝夫妻二人的熱情留宿,贈送了夫妻三顆紅色的酒藥。
說用這酒藥,可以釀出好酒。
夫妻二人果然用酒藥釀出了好酒。
從此之后,顧客盈門。
夫妻二人的日子過得紅火起來。
三年之后,那位白發老人又來了。
夫妻二人見到恩人再來,十分高興。
留老人在家里長住。
而老人在第二天時便要告別。
夫妻二人見留不住老人,便拿出這些年賺的銀兩,要送給老人。以感謝老人的贈酒藥之恩。
老人卻說銀兩對他無用,要夫妻二人將銀兩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然后,老人踏上木橋而去。
然而,木橋年久失修,老人剛一踏上去,就因踩斷了橋面而跌落湖中。
夫妻大驚失色,趕緊前去營救。
卻見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然后飄然而去。
夫婦倆這才知道,老人不是凡人。
同時,也明白了老人剛才的話是什么意思?
老人讓他們將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那么,最需要的地方是哪里?當然是修一座不會讓人跌進湖里的橋。
于是,夫妻倆出錢,將原來的木橋拆了。重新造起了一座石拱橋。
和之前的木橋相比,石拱橋相當安全。
附近的相親們出行,走在石橋上,再也不用擔心會掉進湖里了。
為了感念段家夫婦造橋,鄉親們便把石橋稱為段家橋,也叫段橋。
這便是‘段橋’這一名字的由來故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