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然三人直接走進了寺門。
寒山寺不是景區,所以不需要購買門票。
平時也沒什么人來。
只有少數一些燒香許愿的人,會來這里。
進去寺門之后,給人的感覺略微有一些蕭索。
不過,正因為有些蕭索,才讓人感覺這是一座真正的寺廟。
一座充滿斑駁痕跡的古寺。
迎面走過來一位僧人。
看到李悠然三人之后,雙手合十,腰微彎,口說,“阿彌陀佛。”
李悠然三人同樣雙手合十,腰微彎,口說,“阿彌陀佛。”
之后,僧人離去,李悠然三人也繼續往前走。
在寺里轉了一圈,看到了鐘樓,也各自燒了三炷香。
之后走出寺門。
李悠然提議再去楓橋看一看。
宋易、古意兩個人沒有意見。
于是,三個人又慢慢來到了楓橋。
楓橋是一座古石拱橋,同樣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橫跨在一條叫做楓江的河流之上。
楓江,也稱之為姑蘇河。在姑蘇城的名氣不小。
在楓橋一則,有一碼頭,現在都還在使用當中。
碼頭處停靠有船只。可以出錢,請船家載你在姑蘇河里一游。
在船上看風景,自別有一番感受。
李悠然、宋易、古意三個人,都很有興致乘船游一游姑蘇河。
于是,三個人走下碼頭,和一位攬客的船家說好了價錢。
然后上船。
船家將船撐離碼頭,在姑蘇河里緩緩前行。
李悠然三人都站在船頭,欣賞兩岸的風景。
感覺非常不錯。
突然,只聽到一聲鐘聲,從遠處幽幽傳來。
李悠然心里一動,這應該就是寒山寺的鐘聲吧?
在楓橋果然能夠聽到寒山寺的鐘聲。
李悠然問船家,“叔,這是寒山寺的鐘聲嗎?”
船家點頭,“的確是。在這里每天都能夠聽到寒山寺的鐘聲。我們已經聽得習慣了。如果哪一天沒有聽到,肯定會非常不習慣。”
李悠然、宋易、古意三個人都點頭。
的確是這樣。
船繼續慢慢前行。
一個小時之后,船緩緩到了下一個碼頭。
靠岸。
李悠然三人下船。
船就坐到這里了,接下來繼續步行。
這個時候,離姑蘇城區已經比較遠了。
不過沒關系,繼續走,反正都是游玩,在哪里都一樣。
不多時之后,看到前方有一處廢棄的房屋。
是幾間瓦房。
所謂瓦房,就是屋頂蓋的是瓦。
以前農村蓋房常用的那種普通瓦。
墻體的話,有的是用泥土夯成。有的則是用條石壘成。
不管是用泥土夯成,還是用條石壘成,現在都很是少見了。
現在即便是瓦房,墻體也一般都是用磚砌的了。
眼前幾間廢棄的瓦房,墻面是用條石壘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