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趙佶在這一封實際上完全是張道靈意思的圣旨上蓋了玉璽,然后派出天子使節前去傳旨。
張道靈又道:“再發一道詔令,此次出征,有犯罪前科的兵卒一律逐出軍營。若有良家子愿意從軍,每家發放十兩安家費。若是在前線立下功勞,朝廷將不吝封賞。”
但這一道命令,卻讓程謙有些為難了。
大宋一直重文輕武,都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捻釘,說的就是大宋朝。
凡是在大宋朝當兵的,要么是犯了罪的地痞流氓,或者發配的罪犯,要么就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來混軍糧吃。
張道靈自然不能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當征召良家子入伍的詔令發送到大宋各大城市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這封詔令一改往日朝廷詔令的那種繁雜文雅,老百姓根本聽不懂的的詞句,而是先用簡單易懂的話告訴大家,家里有良家子可以參軍,參軍就給十兩銀子的安家費,如果前線立了功,朝廷還會重重封賞。
最后,這封詔令的結尾還有一首張道靈寫的打油詩:
一百年來何蹉跎,裂土難全血淚多。
石嶺山前發憤慨,黃河東去事如梭。
旌旗漫卷雄天北,漢家兒郎皆衛霍。
帝命詔爾良家子,今朝再唱無衣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安華急匆匆跑回家中,看到自己妹妹正在院子里玩泥巴,但這一次安華沒有去管妹妹,而是跑到屋中翻箱倒柜找了起來。
“華兒,你在找什么?”老母親從屋里走了出來,朝安華問道。
安華轉頭朝自己母親道:“娘,爹留下來的那把劍呢?”
老母親笑道:“掛在我屋里呢。”
安華快步沖入母親屋內,立刻就看到了父親生前留下來的那柄鐵劍。
“華兒,你找這個做什么?這可是你爹留下來的,賣不得。”老母親說道。
安華道:“娘,我要去參軍,朝廷現在要征伐西夏,恢復漢唐故土,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而且參軍就有十兩銀子的安家費,這樣你和小月、小成的日子就能過得好一些。”
老母親眉頭一皺,道:“華兒,參軍是那些流氓地痞才干的,你是正經人,娘不同意你去參軍。”
安華笑道:“娘,朝廷這次征兵,可不要地痞流氓,只要良家子。”
“只要良家子?”老母親問道。
“對,娘,這次參軍我一定要去,還有小錦、小林他們也要去。”安華一臉堅定地說道。
王遠一把推開身邊的仆人,朝自己的父親喊道:“我就要去!”
王揆氣得渾身發抖,“逆子,叫你讀書考科舉你不去,偏要去做那丘八,你今天要是敢踏出這個門,以后就別回來了。”
王遠也怒道:“不回來就不回來,我自己也能去建功立業,不一定偏要考科舉。”
你給我滾!”王揆怒吼道。
王遠冷哼一聲,看了王揆身邊淚眼汪汪的母親一眼,轉身就跑出了家門。
張桐看著自己那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兒子,眉頭緊緊皺在一起。
從太祖建國至今,大宋的風氣是越來越差了。
男子不再像漢唐時期那樣佩劍,而是經常手里拿著一把折扇,臉上涂脂抹粉,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頭上還戴著各種花飾。
“看看看看,這哪里想一個男人?”張桐指著兒子張靚。
夫人徐氏在一旁笑道:“老爺,現在的男子都這樣,太平盛世,男子自然長的越漂亮越好。”
“哼。”張桐揮手道:“男子漢就要有男子漢的樣子,正好朝廷在招良家子入伍,我看你也去吧。”
“什么?”張靚和徐氏當場就愣住了。
接著就是一陣雞飛狗跳,在張桐的堅持下,哭嚎哀求的張靚直接被綁著送去了府衙,而徐氏當場哭暈了過去。
這以上這些情形,正在整個大宋各地頻繁發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