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后,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豐神迥別,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于石邊,高談快論。
先是說些云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
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但此石自恨粗蠢,不得已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
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聯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但這石凡心已熾,那里聽得進這話去,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制,乃嘆道:“此亦靜極思動,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時,切莫后悔。”
石頭道:“自然,自然。”
那僧又道:“若說你性靈,卻又如此質蠢,并更無奇貴之處,如此也只好踮腳而已。也罷,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助,待劫終之日,復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
石頭聽了,感謝不盡。
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法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
石頭聽了,喜之不盡,乃問道:“不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攜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
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后自然明白的。”說著便袖籠了這石,正欲同那道人離去,卻忽聞山中傳來一陣歌聲。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去漂來不自由。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歌聲郎朗,由遠及近。
(注:此歌不是作者所寫,而是出自張三豐祖師的《無根樹》。紅樓是虛構的世界,所以作者這里設定這個世界沒有三豐祖師,借來一用)
僧道聽了,若有所思,只聽那道人說道:“此歌看透塵世浮華,人世起落...”說罷,道人高聲問道:“是哪位仙友云游至此?”
少時,只見一男一女從山林間漫步而出,男的眉目清朗,氣質不凡。女的玉眉星目,娥黛仙秀,姿容絕塵。
只見那男子上前稽首,清聲說道:“仙友不敢當,貧道張道靈,一個仙路迷途小道士罷了。”
男子是張道靈,那他身后的女子自然就是張玉鸞了。
只是張玉鸞并不似張道靈的性格那么隨和善談,她只是朝著僧道稽首,然后語氣清淡地道:“貧道張玉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