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頜進入齊關半個時辰都沒有音訊,不過張道靈一定也不焦急,反而命軍隊就地休息,毫不懼怕眼前鎮守齊關的五千臨海神府軍士。
就這樣,張道靈等人一直等了一個多時辰,終于看到齊關之上出現了豎頜與崔柘的人影。
只見豎頜又坐在吊簍里縋城而出,然后快步來到了張道靈面前。
“啟稟天漢神君,崔柘仙師已答應投降王師。”豎頜恭身說道。
張道靈從戰車上站起來,笑道:“他有什么條件?”
豎頜答道:“崔柘仙師說,他雖愿投降,但不會跟隨王師出征,只愿為王師鎮守齊關。”
張道靈點頭道:“這很合理,本君同意了。”
豎頜立刻道:“多謝神君,罪臣這就去知會崔柘仙師。”
隨后,豎頜再次返回齊關,這一次沒有多久,很快齊關的關門便緩緩打開,崔柘仙師親自坐著戰車,帶著五千守軍出城投降。
見識過張道靈趕山鞭的神威后,崔柘心里知道自己擋不住天漢神君,但自己身為臨海神府仙師,就這樣投降實在太過難堪。
所以他本想依托齊關與天漢神君的軍隊一戰,到時候一旦打不過,戰死也好,投降也罷,別人都不會說什么。
不過隨后到來的豎頜的勸說,讓他放棄了這個打算,最后也決定投降。
對于豎頜,崔柘的態度和別的臨海神府仙師是一樣的。
不喜歡,但也不反對,如果誅殺公子是神君的命令,那他們也無法多說什么。
但是豎頜殺櫟明仙師全族,還有在國都大殺四方,著實讓他們喜歡不起來。
櫟明仙師是臨海神府三朝元老,輔佐了三代臨海神君。
但如果沒有臨海神君的默許,豎頜又怎么敢殺櫟明仙師呢?
如果說豎頜的勸降只是動搖了他一部分心理,那么想起姜堰的所作所為,才是真正讓崔柘下決心的條件。
這樣的神君,不會給臨海神府帶來強盛,只會帶來混亂。
于是,崔柘投降了。
“外臣崔柘,拜見天漢神君,王師駕臨,除殘滌穢,崔柘不敢與王師對抗,今特率齊關五千將士歸降。”崔柘及五千守軍齊齊拜下。
張道靈上前扶起崔柘,道:“仙師歸正,正是王道昭昭,天意垂慈之象。仙師與諸將士盡可安心鎮守齊關,勿有他慮。”
崔柘聞言,終于放下心來,再次恭身拜道:“多謝神君。”
然后張道靈揮動手中的趕山鞭,對身后將士們道:“先進齊關休整一日,明早五更出發。”
...
在張道靈率軍進入齊關的時候,東線的仙庭聯軍與莒城的臨海大軍也已經開始交戰了。
這次的對壘就不是濟城之戰那樣的小場面了,雙方將近二十萬的大軍在莒原上展開,臨海神君姜堰與太宇公玉昭也在兩軍之間當面對話。
姜堰站在戰車之上,車左是臨海神府司馬,掌管右軍的倚方仙師。
車右則是臨海神府司徒,掌管中軍的嚴幡仙師。
姜堰被翊附身,雖然看上去十分蒼老,但目光中卻神采奕奕。
太宇公玉昭也站立在戰車之上,他的車左是東魯神君,車右則是河宋神君。
神君駕車,整個太宇仙庭能享受這個待遇的,只有仙帝和太宇公。
只見太宇公雙手扶著車轅,等候姜堰上前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