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奈何禮制在前,他不能廢長立幼,但是如果玉榮過繼文詔神府的話,玉貞就是合理合法的繼承者的。
于是,上上任仙帝在玉榮要求去文詔神府后不久,便直接乾綱獨斷,為這事定下了調子。
當這件事定下來后,玉榮自己也反應了過來,當時他極為后悔,知道自己放棄了什么。
他當即找到玉貞想要跟他‘算賬’,但玉貞此刻又擺出一副不舍的態度,還說要親自去找君父說情,讓自己代替玉榮去文詔神府。
這時的玉榮心又軟了,也不好再找玉貞算賬,而且已經定下來的事情豈能更改,于是玉榮只能咬著牙認了。
但是玉貞隨后承諾,如果他以后當上了仙帝,就給文詔神府加三遂,享受與天子同等規格的待遇。
這個承諾只是玉貞隨口一說,而當時的玉貞既沒有被立為太子,也不是仙帝,所以他當時的承諾,只能算口頭承諾。
后來玉榮繼承了文詔神府神君之位,玉貞也繼承了仙帝之位后,玉榮也想起了這個承諾。
于是他來找玉貞要加三遂,當此時的玉貞已經是仙帝,當初那個口頭承諾算不得數,他只當忘了,渾然不當回事。
可是玉榮見他不當回事,當即心里就不好受了,于是每年都回提一次這個事情。
而玉貞也每次都含糊帶過,只字不提,也不承認有這個承諾。
也就是從這時起,這件事從一個兒時承諾,變成了兩兄弟之間爭一口氣的問題。
玉貞不僅騙走了玉榮的仙帝之位,而且連當初的承諾也不愿意承認,這讓玉榮非常生氣。
不爭位子爭口氣,他也要把這三遂給要過來。
于是兩兄弟就這樣拉扯了幾十年,到了后來,不知道是不是報應。
玉貞終身無子,只是老來得女,也就是如今的仙帝玉妕。
而玉榮卻子嗣昌盛,玉榮看玉貞無子,覺得機會來了,于是提出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玉貞。
但是被玉貞斷然拒絕,甚至玉貞直接就立了女兒玉妕為太子。
太宇仙庭并未規定女子不能繼承父業,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
玉妕被立為太子雖然多遭非議,但并未觸犯禮制,符和嫡長子(嫡長女)繼承制,所以這件事雖然鬧得朝野紛紛,但還是定了下來。
這件事定下來后,玉貞沒多久就病死了,而玉榮也在玉貞死后沒多久便郁郁而終。
玉榮死后,玉昭繼位,他時刻想著玉榮臨終前的遺愿:加三遂。
于是玉昭在這件事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執念的,而且這本來就是屬于他們的東西,只是玉貞‘食言’了而已。
聽完衡越的解釋后,張道靈搖了搖頭,道:“人活一口氣,看來這件事倒是沒那么容易結束。”
“是啊。”衡越搖頭道:“而且這是仙帝的家事,臣子們也不好多說。”
不過這倒和張道靈無關,但是衡越也有自己的擔憂,他怕這件事現在如果不解決,長久下去恐怕會加深仙庭和文詔神府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