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靈此刻又道:“每一道政令下達后,永世不改,只要天漢神府還在一天,政令就不會更改。”張道靈又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敢問神君,那一百五十年之期到了呢?”又有一個百姓問道。
張道靈說道:“如果一百五十年之期到了,可以在到期的前一年,繼續向神府申請下一個一百五十年之期,如這片土地沒有特殊用處,神府就必須在一月內批準。如果這片土地神府有特殊用處,那么就需
要另擇一片相同大小的土地賦予你使用權。”
“原來如此。”百姓們點點頭,這倒是可以接受,反正一百五十年后,都是自己玄孫兒那一輩的人去操心了。
他們只當是張道靈需要一個名義,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漢之地之主的名義。
但他們卻不知道此中的深意,或者說,在整個太宇仙庭,都沒人理解張道靈這么做的深意。
那就是防止土地兼并,而一百五十年正好是一個節點。
地球上的古代王朝,最強盛時都是初期一百年左右,而一百年過后,尤其是一百五十年后,王朝就會由盛轉衰。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的,就是土地兼并。
王朝剛建立時,全國人口少,并且政府會把土地均分給百姓,使得人人有地種,有糧吃,雖然要交賦稅,但好歹有余糧,所以百姓們都比較富裕。
可是到了很多年后,國家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富貴者也會越來越多,最后就會導致土地兼并。
比如一家百姓剛開始有十畝土地,前兩代辛勤勞作,家境還算過得去。
可是過了兩代后,第三代不成器,學會了吃喝嫖賭,這時候光靠種地就入不敷出了。
如果再遇到災年,地里沒有糧食,想要不被餓死,怎么辦?就只能找有錢人家借錢、借糧。
可是到時候用什么還呢?還不上,那就用土地抵債。
或者說干脆一點,有權利的富貴者用各種方法逼迫你賣地,那么就會造成一個情況,地主豪紳們田連阡陌,而窮苦百姓則無立錐之地。
而這時人口也越來越多,地卻集中在地主豪紳手中,普通人手里的地越來越少,于是就活不下去,活不下去怎么辦?造反!
土地兼并,這就是造成古代王朝興亡周期律的主要因素,農業時代,一個王朝的興衰,無非就是一次對土地的重新分配。
同時,他要制定一些經過檢驗的,具有長期效應的政令,同時要將這些政令推向整個太宇仙庭。
不,不止是太宇仙庭,還有亂塵州,東海,甚至整個泰元界生靈。
張道靈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功德,他要大量的功德,所以他現在要做很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而天漢神府的第一條政令,就是起點。
至于為何要大量的功德?因為,他下一個要去的世界,是洪荒。
要去洪荒,就必須要有海量的功德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