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浩渺,小湖之上云霧繚繞,成群結隊的大鵝沿著湖面向著遠方游去,遠處行來的船家身穿蓑衣,頭頂斗笠,慢慢于水面劃著,蕩漾出道道波紋。
此時已近黃昏,船夫摘下斗笠,抱起雙手瞇了瞇眼,瞅了瞅天邊即將斜下的烈陽,隨后出聲一嘆,搖了搖頭,正欲劃槳,便見著不遠處的陸地上面,有一身穿道袍,仙風道骨的老道士,慢步走了過來。
本已經準備休息的老船夫,看到有行人來,忙理了理蓑衣,將斗笠戴回,賣力的劃動船槳,向著道士的方向不斷行去。
蟋蟀蟲鳴,雛鳥啼叫,伴隨著老船夫一道鼓足了勁的喊聲,一齊傳入了張三豐的雙耳內。
“老先生!老先生!”
聽到這道蒼老暗含著嘶啞的聲音,白眉道人止住腳步,看向不遠處賣力劃動船槳,向著他的方向行來的老船夫。
“老神仙,你老可是要渡河?”
“小老兒在這片水域活了大半輩子,熟知其中各條路徑,常年奔波下來,體力也不差于那些小伙子。”
“只需十枚圓孔銅錢,老頭子我就能將老神仙你穩穩送到江河對面!”
太陽逐漸落山,黃昏已至,老船夫行到近處,才覺察到眼前白眉道人的不凡,于是有些拘束的彎下了腰,尷尬一笑,搓了搓手道。
張三豐見到這老船夫的模樣,捋捋下頷長須,緩緩走上前去,將這個老船夫給輕輕扶了起來。
“那就叨擾老船家了。”
看到眼前白眉道人慈眉善目的樣子,老船夫也放下了緊張的心理,等聽到張三豐說要乘船之后,更是樂出聲來。
“好嘞,好嘞,不叨擾,不叨擾!”
“老神仙快快上船,小老兒這就啟程將你送過去,此時黃昏已至,很快天就要黑下來了,小老兒爭取加快速度,也好將你老給送過去。”
船夫聽到張三豐的答復,一頓招呼,之后抬起雙手在身上一抹,握住雙邊船槳,對著白眉道人低頭笑著說道。
看著老船夫皺紋密布的老臉上堆出的笑容,以及再度彎下的脊梁,踏入船上的老道士眉眼復雜,表情默了默,不過并未貿然出聲,而是走到了老船夫后面的凳子前,攬起衣袖坐了下去。
“老神仙,你老要去哪兒啊?”
船夫雙臂賣力推著船槳,一邊轉過頭來看向白眉道人,出聲笑道。
“過江之后,要去大都一趟。”
張三豐回道。
“哎呦,那你老可是個貴人啊。”
船夫聽到張三豐的話語,語氣中透出驚訝。
“元庭都城大都,聽說那可是個好地方,寸土寸金。”
“也不知道和當年宋朝都城臨安相比,哪個要更繁華一些。”
老船夫彎著腰,仰起被斗笠遮蓋住的面容,語氣有些向往的說道。
作為一個漢人,老船夫活了大半輩子,祖祖輩輩都生存在這個江河之畔,以捕魚和載人渡河為生。
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見過屬于漢人的王朝,到底長什么樣子。
在老船夫的世界里,無論是幼年和少年時期的金朝,還是如今的元庭,漢人貌似都要低人一等。
“自然是臨安更為繁華。”
船夫的話語好似是勾起了白眉道人的回憶,只見其雙眸平視,看向不遠處的河面,語氣斬釘截鐵。
“塞外草原來的蠻夷之輩,即使入中原土地,又怎能和禮儀之都媲美。”
臨安商肆甲天下。
自和寧門杈子外至觀橋下,無一家不買賣者。
茶樓酒肆、絲綢紡織、詩書文藝、奇術巧技。
大宋臨安,是當時最為繁華的都城。
傍晚燭光伴燈彩,燈火通明。
臨安府張三豐去過,那種景色,他一輩子都不能忘懷。
那才應該是華夏子民生活的地方,百姓沿街叫賣,游人往來四方,各個面容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