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洛陽都城內。
朱儁正襟危坐,目露威嚴。
這個為了大漢朝奮斗一生的老將,如今正坐在書房案桌前,在書信上一字一句的陳述如今戰局,此信落款上顯示,發往九江郡孫堅孫文臺處。
“信中概要,句句屬實,文臺親啟。”
朱儁研墨提筆,呵了口氣,慢慢在竹簡上面寫出字跡。
“今有太平道反賊張角,攜弟張寶、張梁,于冀州巨鹿郡振臂起義,天下一十三州從者如云,使得天下動蕩,兵戈驟起。”
“我公偉不才,被漢帝陛下委以重任,賜節授官,前去掃蕩黃巾,平定天下。”
“然我輩才學,心中自有明鏡。”
“若非皇甫兄,盧兄鼎力幫襯,我朱儁決然不可能有上馬報國,前去誅滅黃巾之機!”
自起筆后,朱儁手中筆速由慢轉快,揮毫迅疾,筆走龍蛇。
“大丈夫生于人世間,當提劍跨馬,報效家國,立不世之功業!”
“如我大漢霍驃騎一般,橫擊匈奴,直打入草原盡頭,方顯我大漢雄風!”
筆勢之中流露出的墨水,恢宏大氣,正如此刻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心情一樣。
多少年了,朱儁多少年沒有這么舒暢過了。
自黨錮禍起,宦官與世家黨人掀起斗爭,即使朱儁沒有因此丟官,也受到了少許牽連。
作為一個武將,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征戰沙場,封狼居胥。
而此時此刻,正是一展胸中報負之時!
“文臺之勇武,天下少見!”
“此時正值大爭之世,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機!”
“我與君相識已久,不忍君一身武藝報國無門。”
“江東猛虎,安能久居臥榻焉?!”
“今我朱儁已表奏陛下,愿請文臺能隨我出征,為我部佐軍司馬,共同抗擊黃巾反賊!”
“如今我部已在司隸駐扎,不日就將大軍直下潁川,滅掉以波才為首的,在潁川聚集的黃巾反賊!”
“愿文臺以江山社稷為重,為我大漢平定黃巾,助一臂之力!”
“朱儁朱公偉,拜謝!”
待得信篇書寫完畢,朱儁將手中筆擲于案桌,拿起竹簡吹了吹,仔細看了一遍后,點了點頭,隨后卷起竹簡,揣在懷里,出了這書房門后,將竹簡遞給了旁邊侍立已久的仆人,開口囑咐了幾句。
仆人聽到朱儁的囑咐,忙接過竹簡點點頭,躬身告退而去,頭也不回的出了府門。
看著仆人慢慢遠去的身影,朱儁背著雙手,眉眼間也不由得浮現出了憂慮之色。
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作為大漢軍方的一號人物,朱儁對于大漢朝的戰力,心里也大致清楚幾分。
若是太平道中沒有真正的仙人鎮壓,也掀不起這么大的聲勢。
只有真正立于這方世界頂點的人物,才有資格開啟棋局。
若不是旗鼓相當,怎得配拉開氣運之爭!
而棋局掀開后,那些武道人仙,陸地神仙,都不得入場。
他們一旦出手,動輒傾覆一方,因此戰局的勝負,就落在了他們這些凡境頂尖的強者手中。
兵馬廝殺,攻城略地,必須有一方徹底敗亡,這場大漢與太平道的博弈,才會徹底結束!
未定乾坤之時,誰也不敢輕言勝負啊!
朱儁目光銳利的看向遠方,正是豫州潁川方向。
打了一輩子仗,倒還真沒見過這么大陣勢的反賊。
他倒要看看,這群反賊到底有何本事,竟然膽敢對氣吞山河兩千載的大漢舉起反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