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和龐淑蘭在廚房里一直忙活,李江河則被爺爺李善拉著下象棋。
似乎上了年紀的老頭便會自動與象棋結緣,李善在退休之后也喜歡上了下象棋,尤其是之前與李軍鬧僵的那幾年,他除了去樓下或者老干部活動中心找人下下象棋,也沒什么別的去處了。
年輕時候他還打籃球,現在坐機關坐了這么多年,也沒什么球技可言了。
尤其是之前打仗的時候,他傷了腿,雖然老了以后走路沒問題,但基本也告別需要一定活動量的球類運動了。
在李江河第九次將軍之后,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李善終于放棄了和孫子交流棋藝。
李善轉身從茶幾下拿出一罐新茶,沏上幾杯,讓李江河嘗嘗。
茶湯清澈明亮。
李善自己也拿了一杯,喝過一杯后,他舒服地吐出一口氣,“江河啊,我們做人就別太講那些虛的,但是也不能太直嘍”
他放下茶杯,有感而發:“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才能在社會里吃得開,你學歷高,別的爺爺不擔心,爺爺就擔心你太像你父親和我的倔犟脾氣。”
......
下午的時候李江河和父親李軍一起貼春聯。
上聯:萬事亨通時運好
下聯:九洲昌盛氣象新
橫批是萬象更新
晚上的時候鞭炮和煙花隨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場白一起噼啪作響。
這時候的春晚上都是以后的老面孔。
最經典的還是黑土和白云的小品《鐘點工》:
“大妹子:我把老年人大致分為三個類型。
大哥:你說說!
大妹子:感情失落型,內分泌失調型,老年癡呆型。
大哥:那我屬于哪種型的呢?
大妹子:這三種你都不屬于,你是屬于屋里憋屈型的”
這一段現在讀起來,腦海里還是不自覺地響起北方方言。
年夜飯是自從九二下海潮,李軍和龐淑蘭辭職下海并最終創業失敗以來,最為豐盛的一頓。
什錦菜作為應天的風俗,肯定是必不可少。
這是一道素菜,主料是冬季腌的咸菜,再配以冬筍、胡蘿卜、藕、豆腐干等等這些各具風味的小菜,用重油炒制出來的。
油亮鮮艷,味道一絕。
再就是紅燒鰱魚,這個寓意各地都差不多,取其年年有余之意。
有趣的是,老一輩應天過年的時候,這道菜只是擺在飯桌上,一般不吃。
除此之外,還有炸春卷、紅燒肉、鹽水鴨和蘆蒿炒干子。
吃年夜飯,不僅是吃味道,也是吃寓意。
比如炸春卷因為形似金條,就有“黃金萬兩”的說法。
已經看過一遍春節聯歡晚會的李軍和龐淑蘭還是看的津津有味,李江河和李善爺倆笑得就更開心了。
因為好幾年沒給過李江河壓歲錢,李善在紅包里放了一千塊整。
一千塊在2000年,對家境一般的學生來說,算是一筆“巨款”。
但不知為何,李江河竟沒感覺到這筆錢的吸引力。
他高興只是因為這是好幾年沒一起過年的爺爺給的,而不是因為錢的數量。
在突然擁有了加起來有兩萬多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之后,小鎮做題家李江河的思想似乎發生了他自己也沒意識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