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河和阮學紅依然下樓溜達,邊看鞭炮邊聊。
一老一少看的還挺滋滋有味的。
“叔叔,茶廠效益怎么樣?不會也跟玩具廠一樣吧?”,李江河雖然不準備買茶廠,但也關心一下阮學紅的工作。
其實五百萬也買不下一個作為小鎮支柱之一的茶廠。
“還行吧,這兩年效益是不太行,但沒玩具廠那些爛事,支撐下去倒還可以”,阮學紅挺樂觀,“我們廠長人不錯,就是這幾年大環境不太好,競爭激烈,再就是之前試著搞了個茶飲料,廠子賠了不少錢。”
“茶飲料?”,李江河疑惑道。
“對,就是健康嘛,出的是原味茶飲料,不添加防腐劑,可惜沒多少人愛喝”,阮學紅惋惜地說道:“買飲料的年輕人多,但后來我們發現,年輕人很多都不喝茶水。”
如果李江河是重生者,他或許會想起一種叫做“東方樹葉”的飲料。
定位也是不添加防腐劑的原味茶飲,但這飲料常年排在最難喝飲料的前十,銷量并不是很樂觀。
這可是有點甜山泉公司出的,以他們的銷售渠道和營銷水準,乃至制作工藝,整整營銷了十年,“東方樹葉”仍然如此,更何況是現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茶廠產的飲料呢。
只能說茶廠想的很好,健康問題一直是一個大賣點,要不然之前保健品也不會那么熱門,但是在飲料領域,消費者用腳投票,最后還是會買高糖高熱的汽水和各色果汁。
“沒事,就做普通的茶葉也有市場吧?”,李江河安慰道。
“有是有,哎,不說這些了,先回家吧,晚上叔叔給你做一道辣子雞”,阮學紅看著鞭炮放的差不多了,招呼李江河回家。
........
與此同時,應天的奶茶市場已經被李江河旗下的品牌徹底攻占了。
包括烏托邦咖啡館一起,被媒體報道為都市白領休閑生活的最新選擇。
不同于原本的旅游景點式的休閑方式,在店里喝一杯奶茶或是咖啡,再配以小甜品,二、三個人成行,閑聊消遣,成為了新時尚。
畢竟旅游景點一到周末人可不少,人擠人,還要走上大半天,對于工作壓力并不小的白領而言,未免會導致身體上的疲勞。
“這咖啡館的布局是挺讓人舒服的”,一個知性職場麗人輕抿著一杯咖啡,看著甜點盤里五顏六色的馬卡龍說道:“這甜品不會包含太多色素吧?”
“應該不會,聽說都是植物萃取”,陶樹波嘗了嘗店里的草莓大福,“嗯,味道確實可以,怪不得賣的這么火。”
“你說這是你一個小師弟開的?”,白領麗人有些好奇。
“挺厲害的一個人”,陶樹波沒有在這個話題上過多糾纏,轉而說道:“你想好這篇報道怎么寫了嗎?”
他們不是來閑聊,而是要做一個專題,專門報道一下從2000年開始涌現的新的生活方式。
“圍繞第三空間來寫吧”,都市麗人輕笑一聲。
第三空間這個概念是20世紀70年代,由米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提出的,第一空間是居住空間,第二空間是工作空間,而第三空間通常指居住和生活外,休閑娛樂社交的空間。
本來這個概念,在華國稍微火起來的時候,是某巴克大批出現在華國之后的事了,其中可能也不乏某巴克的營銷人員的推動。
“可以,圍繞這個很不錯”,陶樹波也知道這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