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欣抿唇,只覺心尖泛疼。
前后不過半個小時,直至莫南離開,蘇欣還是一陣恍惚,身上還殘有他的溫度,這會兒人已離去。
接下來的日子,蘇欣漸漸了也緩了過來。
投資科技創造的事,這回蘇欣也沒有低調,直接以企業家的身份,上廣告上電視上報紙,全國招募有志之士,參與創新科技改造。
蘇欣甚至請來之前的劇組,算的上是華國第一個科技類的綜藝節目。
之前她便想設計娛樂圈,做綜藝也算是試水,沒準能賺上一波。加上有豐厚的贊助資金,還能吸引不少人才高手。
沒有太多娛樂活動的華國人民,霎時被這個綜藝節目所吸引。
第一期播出之時,大街小巷全都圍著看一個臺。
第一期來了個天才創造家,發明了三合一農用、工用、家用的新型產品,剪輯的制作過程與設想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欄目組也提出安全性、成本資金耗費、節能……等要求。
不少人驚訝驚奇的發現,原來科學離他們這般近,這般的神奇有趣。
全民創造熱情達到了一個震撼人心的高度,蘇欣也有些驚訝,本想靠著節目吸引人才,或者贊助一些科學家研究項目等等。
沒想到激起了大家伙發明創造的熱情。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節目也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在安全性、規范性、遵守律法……的前提下,鼓勵大家多多創新實踐,科技興國。
蘇欣也是受寵若驚,沒想到有權威代表為欄目做保障。
蘇欣更是給國家科技局捐獻物質、捐獻資金,再次得到表揚順帶宣傳了節目,同時得到錦旗,還有功績簿上又加上厚重的一筆。
***
馬上就是九十年代,蘇欣知道,未來的時代需要科技創新。
七八十年,電子機器貴的離譜,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會越來越便宜,電視、電話、電冰箱、洗衣機再也不是富人的專利,走進千萬家。
創辦欄目組支持創新,不一定就是虧本的事。
現在的投資,到了未來都可以變現,現在攬納的人才,將來都是資源。
一轉眼已是半個月后,三月中旬。
新城成為模范村之后,外擴的宣傳海報和圖紙,已在四處張貼海報。
不少新城老城村民瞧見,都被那浩瀚的工程與發展藍圖震驚,無疑這一帶都會因為新的大豐鎮而改變。
然而蘇欣并沒有因此而怠懈,洋洋自得。
畢竟有個詞說——盛極必衰。
人事物通常到達頂峰的時候,都容易衰落猶如拋物線一般,不變則退。
所以蘇欣正在考慮公司轉型的事,帶著阿龍和阿鳳去了趟S市剛成立的證券交易所,處理公司上市一市。
她旗下的產業有不少,需要處理與分配的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搞定。
再則小侄子亦或是小侄女就要出生,蘇欣也想趁早趕回去。
等她處理完畢,恰巧家里頭的電話來了,說阿沫要生了,已經準備入院。
蘇欣聽得心頭一緊,急急忙忙駕車回新城,公司的事基本也處理妥當,余下的等她回來再處理也不遲。
這會兒得去看他們蘇家的新成員!